农桑旧事:之三,抓稻子

2022-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唐都浪子
抓稻子

七、抓稻子

二遍稻子搂毕,小暑已过、快到大暑时分。这段时期天气炎热、水肥充足,田里的秧苗,分蘖猛长。长大的秧苗,不再叫秧苗,而叫稻苗。稻苗叶子很快会拉蔓,把原来稻田株行间的空隙,轰得严严实实。

但同时,稻田里的野生水草也会猛长,与稻苗争食养分。所以,二遍稻子搂毕,再过七八天不到十天;也就是大暑之前,又开始下一道工序:抓稻子。顺便要施少量磷肥,以便促进不久之后稻苗包胎,有利于以后颗粒成长。

抓稻子,是纯粹的手工活。真的就是爬在稻田里,用两只手抓。

这道工序的意义,一是要把搂稻子形成的小泥梁抠平。二是把稻苗行间的野生水草拔掉,顺便塞进泥里抚平。

天气炎热,水草会在泥水里很快腐烂,复被秧苗吸收,算是绿肥还田。

因是纯手工活,无论男女大人、还是大一点的孩子,都可以参加劳动。

因要使用两手抠抓,很容易伤到指头和指甲。时令临近大暑,学校放了暑假。

分田到户的那些年,放暑假之前,我们早早都留着指甲,以便放假刚好跟上抓稻子。

这段时期,稻叶的叶面,已经不似秧苗时的光滑柔嫩,而生有一种小刺。

稻叶叶面上的小刺很厉害,抓稻子时,臂膀和脖子都会被它划伤。稻田的草蚊和草蜢也很多,咬人特别疼痛。有时,还会被蚂蝗叮住小腿,鲜血直流。抓稻子真不好玩。

但当见稻苗一天天长大包胎,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也会更多。

八、逮黄鳝,拾瓜瓜牛

前面曾说:此间劳动有个小收获,就是顺便逮黄鳝、拾田螺。

这段时期,稻田里的黄鳝和田螺很多。白天,黄鳝一般钻在泥里或洞里休息。只有中午时分,它才出来,卧在稻苗的根部下凉、取食。

再说,抓稻子搅混了田水,也不容易逮得着。如果要专门逮黄鳝,还须在傍晚或初夜。黄鳝主要在这个时间出来觅食。

小时候杀黄鳝的时候,见它的肚子里,有未消化的蝗虫,还有稻包虫。这种蝗虫体型较小,当地人称:稻蚂蚱。

黄鳝虽然叫黄鳝,但我见过背部真正黄色的黄鳝却很少。稻田中大部分黄鳝,都是褐色、黑色或黑褐色。而黄鳝的肚皮,基本都是黄色。

逮黄鳝

逮黄鳝,是个技术活。黄鳝的身肢特别粘滑,况且它十分狡猾,缠劲儿也很大。如满把去抓,肯定会让它溜掉。

捉它时,紧蜷四指而扬起中指,悄悄靠近。瞅准它头部稍下的身段,用中指猛地插下去,使劲儿把它夹在与食指、无名指的中间,再迅速塞进篓子里。

暑夜难熬。吃罢晚饭,打着手电筒照明。顺着田埂走,会有不少收获。

稻田里的水产鱼类,除了黄鳝,还有田螺、鲶鱼和小鲫鱼。

田螺,当地人称:瓜瓜牛。它一般在稻田的水口边聚集。运气好,可拾满一小竹篓。

大的田螺,我见过有鸡蛋那么大。一般像乒乓球那样大,或稍小一点。

田螺有腥味,肉吃起来却很筋道。但田螺肉是后来在饭店里才吃到,我们小时候并不大喜欢吃田螺肉。主要是不会烹制。

拾回家的田螺,砸碎;用来喂鸡喂鸭。自然,那时的鸡鸭蛋、鸡鸭肉,吃起来特别香,现在肯定少有这样的鸭蛋和鸡蛋。

拾瓜瓜牛(田螺)

杀黄鳝,最管用的是细瓷碎片。把黄鳝摔昏,仰摆在河边的平石头上,用细瓷碎片的尖儿,从黄鳝的颚下,一直划到肚末。破了膛,掏尽它的肠肚洗净。

烹制时先切成小段,与葱花或辣椒一起爆炒。这才是正宗的葱爆野生鳝段。

当地有人传说:大黄鳝会变蛇,吃不得。但我们从来不信。自小口燥,只要能吃的逮啥吃啥;吃小黄鳝不用吐骨头。

我逮到最长的黄鳝,约有七八十公分长,两公分粗。好多人都不敢吃,我就一个人吃光。

稻田里的野生鲶鱼,最大的有一尺多长。但鲫鱼都不会太大,最大有三四寸。

稻田里的鱼,都是从河里顺着灌溉渠、跑进稻田的野生鱼。鲶鱼和黄鳝一样滑溜,也很难捉,捉它的头,就相对容易。

用野生鲶鱼和鲫鱼煲汤,为上佳补品,是现在饭店也吃不到的好东西。但我记得,连同河里的小螃蟹,从小没断过。

据说,经常吃这些东西的北方人,会和南方人一样很聪明。但愿如此。不敢枉说聪明,只求不傻逼,就愧对教育之功德。

九、逮青蛙

秧田里的秧苗,刚刚起身长成之际,田地里到处都有青蛙。等到小暑前后,稻田里的青蛙,在前半夜呱呱呱叫个不停。尤其在雨前、又沤又热之时,青蛙在水里待不住,都蹲在田埂下凉,或逮蚊子、逮稻虫吃。

青蛙的形象,真是又笨又可爱。只配写个打油诗表达对它的感谢。

一个青蛙呱,两个青蛙呱呱;

三个青蛙,呱呱呱;

一地青蛙,呱呱呱,呱呱呱。

青蛙吃蚊子、吃小蝗虫、吃稻包虫。它貌似做点好事,唯恐人们不知道,不停呱呱呱地炫耀,惹得人们终于对它行凶。

乡人逮青蛙吃肉、卖钱的情况,经常发生。

要说逮青蛙,自来有些故事。但我们小时候很少自己吃青蛙肉。

因为当地人传说:谁吃青蛙肉,青蛙的冤魂,到晚上会摇谁家的门拴子。那意思很明显:是青蛙来复仇。这故事听起来挺怕人

稻田青蛙开会

我推测:善良的人们,知道青蛙是益虫,就编下这故事,劝戒人们不要杀害青蛙。大小也是一条命,何况是吃害虫的小动物。它们的存在,有利于庄稼成长。

但当地人逮青蛙,一度成风,持续好几年。小时候,我们基本也都干过。

乡人捉青蛙,并不是为吃肉,而是为卖钱。小孩子捉青蛙,卖钱可以补贴家用、或买书,或买学习用具,或交学费。

到乡村收购青蛙的人,有附近工厂单位南方籍的职工,他们是自己吃肉。也有县城、或西安饭店跑到乡下的采购员。还有当地的“青蛙贩子”,我们称他们叫作:青蛙司令。

这些难以启齿的活动,都是暗中进行,算是当地那些年流行的一个“潜规则”。

小孩子捉青蛙,多是在暑假进行。白天用自制的简陋鱼杆钓青蛙,蛙饵是棉花蛋儿。到晚上,打着手电筒,在田野和稻田里捉。

青蛙这小东西只会呱呱呱叫,似乎真的很笨。用手电筒一照,它竟然不跑,傻乎乎蹲在那儿,等着你来捉它。

晚上的前半夜,可以捉半蛇皮小袋子。运气好、技术高的人,可以捉得更多。

后半夜,就有人来收购。买卖一般都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方进行:譬如,在菜地或果园的茅庵,进行交易。

钓青蛙

前半夜连玩带逛,捉的青蛙,少则可以卖到十数八元,多则可卖几十元。

当时的物价,一斤大米,一元二角左右;一斤糯米,一元六角左右;一斤菜油,也就两元钱;一袋碳氨化肥100斤,才十几不到二十元。

看吧,这就是逮青蛙成风的根本之因。

但暗中进行的事,总要闹出恶果。何况是在晚上黑暗多事的时分。失盗偷窃之事、或者其它害人的事,不时发生。

于是有人投诉。

当地派出所派民警下乡插手。井叉化妆成捉青蛙的人,主要针对“青蛙司令”和饭店采购员。当地乡人,逮住以批评、教育、罚款为主。

后来,学校老师也插手。只要发现有逮青蛙的学生,一律在学校喇叭上点名批评。

说起来挺好笑吧。尽管逮青蛙卖钱多有不齿,但比起如今转移民脂民膏的老爷,比起借国学培训为名诈骗学生家长钱财的专家学者大师,恐怕要干净的不知多少倍。

唐都浪子《草村产业纪事》之:务水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