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选编

《红楼梦》笔记(二)

2019-06-05  本文已影响25人  月动黄昏
《红楼梦》笔记(二)

作者写此书的缘由

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群钗哉?”作者自觉半生潦倒,一事无成,但觉所识女子,风华绝代,个个一流,不该被淹没,以此书为她们立言著说,传于后世。作者多次提及此主旨。

在第二回中,借贾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在十三回末尾说:“金紫万千谁治国,钗裙一二可齐家。”

曹雪芹是站在女性立场写此书的,他笔下的黛玉、宝钗、湘云、香菱等个个都风流灵巧,才华横溢,高雅别致。探春、王熙凤也颇具管理才能。而贾珍、贾赦、贾雨村等等与这些女孩子相比就逊色许多了。

宝玉珍视与众姐妹的情谊,整日都喜和这些姐妹玩闹,一贯厌烦正经的仕途经济,但在外人眼里就是孽根祸胎的酒色之徒了。

本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足见作者的鲜明立场了。

木石前盟的传说

绛珠草是黛玉的前世,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因赤瑕宫神瑛侍者,日日以甘露浇灌,得以存活。又受天地精华,得雨露灌溉,换得人形。神瑛侍者是宝玉的前世,也是前文所说的那块顽石,因凡心偶炽,遂要经历红尘。绛珠仙子要报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便也下世为人,要用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第三回中,宝玉与黛玉初次相见,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道他胡说,宝玉又道:“虽然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旧相识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宝玉之痴,并非无缘无故,皆因他们前世姻缘。

黛玉终日垂泪,多为宝玉,都是前世因果。

贾雨村进京赶考

贾雨村是寄居在葫芦庙的一落魄文人,与甄士隐比邻而居。贾雨村宿有抱负,准备考取功名,经济上拮据,无盘缠。甄士隐一向宅心仁厚,也赏识读书人,慷慨相助。后贾雨村果不负众望,高中进士,做了县太爷。

甄士隐家的悲惨遭遇

甄士隐本是姑苏城外的乡宦人家,他有个女儿,取名英莲(应怜,也即后来的香菱),元宵节那天仆人霍启(祸起)带着她去看社火花灯,一时大意,让英莲被人贩子拐去。甄士隐夫妇悲痛欲绝。祸不单行,一场大火又将家业烧得一干二净。自此甄士隐万念俱灰,随一僧一道悄然离去,不见踪影。

附注:第一回中的诗词曲赋

1.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化,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2.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5.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5.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6.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7.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