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与灵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
————阿尔贝.加缪。
话题展开之前,不妨先聊一聊201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得主《 肉与灵 》。
两个“不完美者”之间的灵魂共鸣,故事如梦似幻,爱情反复在破灭与升华间徘徊,偶然相遇,无疾而终。
不同于一般的爱情电影,《 肉与灵 》似乎什么都讲了,又似乎什么都没讲。
灵魂伴侣,爱情,面包,鱼和熊掌总是难以兼得。
灵魂意象——森林中的鹿。
两个人做着同一个梦,梦境中,他们均以鹿的形象出现,彼此只需一个眼神,便能确定爱或者不爱。
瞳孔——暗指通往灵魂的窗口。
现实世界中,人们靠感官与客观世界产生联系,遗憾的是,感官并不能连接两个主观的意识,回顾开篇的那句话:“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
不难理解,灵魂藏在肉体深处,能被感知,却无法被感官确认。
每个人都能感知到灵魂的存在,但却无法证明其存在。
它不安、善变、追求完美......与肉体之间分分合合,像极了一对不稳定的恋人。
宗教中有原罪的说法,欲望前加个“肉”字,便成了“肉欲”。
罪行由重到轻依次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感官引诱精神,灵魂唆使肉体,谁是主谋早已不得而知。
回到电影《 肉与灵 》,结尾处,两人尽了鱼水之欢,在她割腕、他沉沦许久之后......次日醒来,生活一成不变,唯一的变化就是,他们都不会做梦了。
按照世俗观点,性是爱在现实世界的证明。
证明的结果因人而异,与趋于完美的柏拉图式恋爱相比,残缺在所难免。
在梦中,他们是一对漫步于林子中的鹿,无意间,于饮水的池塘边相遇......
现实中,她不会说话,而他只有一条健康的胳膊......
善于背叛的肉体。
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并不完全服从意识,甚至背道而驰。
生物学证明——本能反射。
手敲膝盖,小腿会弹起,大部分人都做过类似实验,结果显而易见,身体不受意识支配,擅自行动。
肉体与精神的偏离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一个人的身体受到伤害,本能的部分会起到保护的作用。
偏离的正面——自我保护。
生活中有许多意识来不及反应的危险,比如高温、尖刺、腐蚀物、高空等。
偏离的负面——堕落成瘾。
药物成瘾常常会导致精神成瘾,抽烟者,服用麻醉剂、兴奋剂、安眠药等均会形成依赖,上瘾者对危害一清二楚,却无法靠着意识戒断。
偏离之无可避免——失调。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模仿,人们都喜欢好看的字、精彩的舞蹈,即使记住所有的要点,付诸行动时,往往困难重重。
“我知道所有的笔画,但就是写不出神韵......她的动作很简单,是我的手脚不怎么听话......”
精神世界可以百分百还原,现实世界则绝无可能。
有句十分流行的话:“嘴里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小的时候,长辈们会规定许多不许做的事,一旦违规,便会受到惩罚。
许多事情,孩子们都知道不能做,至少长辈们规定不许做,比如吃糖、打电动、骂人......越小的孩子越趋向于本能,小娃娃们一边挨打,一边继续凭感觉犯错。
怪谁呢?
只能怪上帝太懒,造人只用了一天。
爱出轨的灵魂。
因其隐秘性,灵魂世界里万事皆允。
现实生活中,他是正人君子,脑子里却全是犯罪的念头,金钱、女人、暴力......她知书达礼,美丽大方,心中却不断幻想着被虐待的快感,抛去所有束缚,彻底解放。
以上例子具有普遍性,几乎适用于所有人。
“胡说,正常人怎么会有那么多不好的念头!”
否认属于一种懦弱的表现,人的意识十分善变,直接导致了情绪的不连续性,谁也不可能一直处于某种固定的状态,悲伤、快乐、愤怒、兴奋......高峰、低谷与平常状态交替出现。
意识没有形状,也可以化作任何形状。
违背道德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人活在世上,总离不开谎言的修饰。
当下时代,“真诚”备受推崇,因为知道不可能,所以提倡。
你看到的,正是他想让你看到的。
无须怀疑,“真诚”只不过是兑了无数次水的劣质酒而已。
类比于婚姻中的出轨,精神世界习惯于开小差。
是否有那么一刻,正忙着做某件事的时候,一个奇怪的念头突然出现,没有原因,没有来由,赶不走,忘不掉,它来得波澜不惊,影响却如决堤的洪水。
“杂念”——不受控制的背叛。
未经允许,莫明的想法占据脑海,说莫名,其实不太严谨。
无论多么难以理解的杂念,总归离不开经验的束缚,受影响者一定亲身感受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段记忆或感受渐渐沉了下去。
“沉到了哪里?”
沉到了潜意识里。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属于精神分析——一种比心理学更深层次的学科。
这句话并非引战,精神分析涉及的治疗时间点更长,童年心理治疗正是受到精神分析的启发。
在人的记忆中,许多貌似被遗忘的部分其实都被存了起来,按照部分科学的看法,人脑储存机制属于峰——谷模式,一段记忆,只提取最高点与最低点,人的记忆感受不同,它只会留在末端。
为了方便理解,不妨举个小孩打针的例子。
回想当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感觉吗?为什么打完针,孩子会得到一颗糖呢?
根据记忆感受的理论,人的感受只会留在末端,打完针,最后一步是吃糖,所以是甜的,那种甜丝丝的感觉影响了孩子以后对于打针的反应,由过激变成情绪稍有波动。
记忆存储与记忆感受不同,存储类似于硬盘,有着固定的模式。
即使吃了糖,针头的刺痛感依然存在,人的大脑会记住最痛的时刻,下次打针,依然会想起最痛的那一刻。
精神出轨并不是意识的错,也不是潜意识的错,或许,人们还根本不了解它。
直到今天,科学依旧无法证明灵魂的存在,缺少样本,自然无法进行实验,但可以肯定的是,科学之外,一定有很多超越其本身的部分。
请一定记住:宇宙浩瀚,人心难测。
肉与灵的“协作”。
肉体与灵魂的配合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配合,另一种意味着一方妥协。
肉体的妥协——意志力。
意志凌驾于本能之上,它代表着执行力,也是作为人的尊严的体现。
意志力可以强迫我们做许多本能不愿做的事,比如创造、发明、生产等,人的本能趋向于堕落,沿着原罪的道路行走相对容易,不需思考,不需努力,顺其自然即可。
灵魂的妥协——生存需要。
生理需求客观存在,意志力再强的人也不可能一个月不吃东西,身体衰亡,意志力也会减弱,直至彻底消亡。
水、空气、御寒、传染病的治疗......所有涉及生存的需要,意识无权干涉。
肉与灵的统一——趋利避害。
与所有生物类似,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感官得到享受,意识判断合理,类似的事情确实大量存在。
生存利好——合理需求。
饿肚子时,一桌美食出现,当事人用自己的钱买的单,吃东西便成了享受,既满足身体需求,同时又不违背道德。
精神利好——愉悦。
生活中,许多积极的事情并不省心、省力,健身费体力,读书耗心神,是什么驱使着我们去做这些消耗很大的事呢?
答案并不难,一件事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它就是值得的。
健身过后的愉悦感是双重的,读完书以后,精神世界少了许多杂念,如释重负。
肉体与灵魂之间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
它们时而独立,精神独立——思考、幻想、做梦等,肉体独立——新陈代谢;
时而合作,妥协或主动配合;
时而偏离,时而背叛;
......
关于肉与灵,能说的还有许多,篇幅所限,暂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