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的113班作业汇总

情绪复盘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7人  荷小晰

上周的既定任务一直没有完成,随之而来的焦虑感一直累积,并在周日晚上达到最大值。虽然同样是事情没有做完,但这周的焦虑感没有上周的强了。我回想了一下,比较大的差别是,上周我把必须完成的任务写了下来,并给自己心理暗示,必须完成。所以哪怕没有人拿着鞭子在后面追着我,周日没有完成也不会扣工资,我还是会在周末的晚上还一直惦记这件事情并因未完成感到焦虑。

有时候焦虑可能被认为是一种不好的情绪,毕竟它给人带来的是负面的影响,并且长期处于焦虑中也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从进化的角度看,人是能够对环境作出应激反应的。不好的情绪也是一种刺激,迫使人做出某些行动,改变焦虑感。但这些改变焦虑的行动却因人而异,有的人通过逃离现状来缓解,有的人通过大量摄入令人愉悦的食物来缓解,似乎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去寻找焦虑的根源并从本质上消除或减轻焦虑感。或者说,很多人下意识地去回避改变焦虑的根源,因为通常情况下,这条路都比前两种方法要辛苦得多。

问题又回到了持续的行动这个点上。因为即使缓解焦虑的行动方向是正确的,往往行动一两次也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此时大脑会想象无限次行动这个艰苦的过程,懒惰小人开始打退堂鼓:“大脑啊!这样做太辛苦了,而且也不一定有效果,不然我们还是先去睡一觉吧!”然后大脑这个时候开始觉得懒惰小人说的有道理,如果这个时候大脑不能让理智战胜情感,快速指挥身体开始做的话,懒惰小人很容易获胜。以我多次被懒惰小人说服的经验(⁄ ⁄•⁄ω⁄•⁄ ⁄)来看,这个时候就应该阻止大脑去脑补行动过程的痛苦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先让身体开始行动。其实身体行动之后会发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而且还可以立即有效地减缓焦虑感。脑补这个动作应该也是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在过去,脑补可以让个体先预估可能发生的危险,以提高个体的存活率。但现在我们多数需要行动的事情是无性命之忧的,所以先去做起来是更好的选择。

持续行动这件事情还是个人的选择了,但是我还是决定要逼迫自己走走少有人走的路。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坚持过某一件事情直到把它做到自己觉得还算OK的程度,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大的遗憾!现在有了小朋友,不希望他们懂事了以后觉得妈妈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却要求他们做到。所以趁现在还来得及,必须赶紧行动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这样他们懂事后才能为有我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虽然在很多语境下是父母为孩子感到骄傲,但我觉得这种认可其实是相互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