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可以追溯到唐朝,据说吃一次就上瘾
中午在家一个人实在不知道该吃点什么,看到冰箱里还有一些上次买的干烙面,想着就吃点烙面吧!
烙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可谓是最早的方便面。据说唐李世民时期经常北上行军打仗,路上带干粮,为了方便将士们路上能吃口热饭,又要减少做饭时间,于是就有人将调好的面糊烙成薄饼,然后切丝晾干,需要吃的时候就烧点水放些调料浇碗烙面,面条筋道有嚼劲,汤水醇厚令人回味。
买来的现成干烙面由于烙面经过了高温烙制和晾晒,水分含量很低,更容易保存和携带,据说是当时行军打仗必备的主食干粮。
这种美味的特色面食现在依然是陕西礼泉一带人们的美食,逢年过节或者过红白喜事家家必吃。当一碗漾着红油、飘着韭菜花、滋滋冒着热泡的烙面端到面前,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画卷也慢慢展现在眼前。
烙面早期在当地还有一个名字叫酣水面,听起来不太美观。据说在早些年,当地吃水不是太方便,烙面在当时只是过年过节或红白喜事的专属高档美食,每次吃面时人多、碗多、面多,面一碗碗吃着,汤一遍遍浇着,干烙面很费水,主人家一大锅汤是不够的,于是人们就把吃过面的汤又倒回锅里再浇下一轮的面,由于调料汤越煮味道越浓,大家也都吃的更香,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吃面不喝汤。
现在随着生活环境和卫生习惯的改善,吃烙面已经不会像以前那么吃了,烧汤的时候都会烧满满一大锅汤或者几锅汤,吃掉面剩下的汤就直接倒掉了,下一碗再用新的干净的汤,这样比较干净卫生。
吃泡面离不开韭菜,好的韭菜非常提味。一般每个人吃一顿烙面都需要吃到三四碗才解馋。很多到过袁家村的人应该都吃过烙面,但那多少有点商业化了,已经不是正宗的烙面味了,不过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依然值得一尝。
我自己做了烙面汤也有好几年了吧,结婚后因为老公他们老家都吃烙面,我也慢慢的就习惯了跟她们一起吃。老公比较喜欢吃,毕竟是伴他长大的美食,我也就学着做,烙面工序很复杂,我不会做,也不具备做烙面的硬件条件,我们一般都是买现成的面,回来自己烧好汤、调好料,现在做烙面汤的这个水平虽然说不到多么成熟,但是基本上差不多,做出来的面色香味还是不错的。
我自己做的烙面烙面是迄今为止我自己感觉最有特色,最有文化传统的一种面食,烙面要好吃,面是否筋道是第一,其次汤要好,传统的烙面汤少不了肉汤和泼了红辣子的猪油,味道浓,颜色红,配上翠绿的韭菜碎最好不过。
我老公血脂有点高,我们不吃猪油,所以呢,我一般都做素烙面汤,放点调料,不放肉,炒点鸡蛋再提一下味,汤里在适量加一点酱油,配菜再撒上,清淡又不失原味的烙面就好了。
这样自制的烙面,我每次可以吃三碗。国庆节这几天都在下雨,湿漉漉的,很冷,今天感觉稍微好点,人能舒展一些,所以我就慢条斯理的在厨房做这个事情。
人有时候吃东西也是吃一种感觉,一种体味,吃烙面就是这样,在吃的时候,吃进嘴里的是面,舌尖上的是美味,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甚至有时候我会想到,行军打仗的路上,扎营之后,那些士兵们如何的起锅烧水调汤,会不会也像我一样,一样样调料加进去,一点点菜碎撒上去,然后浇面吃等等这些场景。
大多数时候,我们吃一种传统的食物,不仅仅是感受食物本身带来体感的愉悦,更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所体会到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热气腾腾的面填饱了肚子,也喂饱精神世界,何其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