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生活艺术之家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30人  艾艾落语

看完黄老先生的画展,一句话浮现在脑海中——人生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有很多种方式去延伸它的广度与深度。

为小朋友签画册的黄孝奎老先生

2018年5月20日,在这个朋友圈里60%的人都在晒520“我爱你”、忙着花式秀浪漫的日子里,我无意中通过微信看到中国美术馆在举办黄孝逵老先生的画展。赶到美术馆已经是中午12点多,在美术馆一层兜兜转转终于在东南角落的展厅找到了,心里不免腹诽为何展厅这么偏僻,不过在看到黄老真人后倒觉得的这样安静的角落才最符合他的平和气质。

说回主题——在第一眼看到黄老先生作品的瞬间,心中似乎有一股原始的力量被画中饱藏的年代沧桑激荡出来。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介墙上的“三峡行云流水图”,云雾缈缈下是轻舟慢慢,飞鸟翱翔,虚实的结合、宏渺的对比,给这幅画营造了丰富的层次感与空间感。虽然这次展出没有这幅原作,但是从翻拍的照片中也能窥探到原作的一二神韵。

三峡行云流水图局部特写

除去传统的水墨画造诣,更加打动我的是画作中传统手法和新画法的融合,正如五千年的中国文明与西方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我似乎在画中看到了多种文化的交融。不禁感慨,要经过多长的绘画生涯才能催生出一套自己的中国画创见?或许是10年,或许是30载,又或许是一生。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这幅维港红帆很难被冠以传统中国画的名号,更像是版画、漫画,甚至是一幅精细的数码画。

画展的序言

黄老先生笔下,所有的水都活了,每一道波纹似乎都能荡到你内心的柔软处。看着眼前的画卷,可以发现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的每一次律动,不管是水波移动还是树影婆娑,运动的轨迹固定下来就成就了大实大虚的笔触。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人终会成为大师。

老先生居住了三十年的清水湾

由于本次展出的都是原作,很多画作都镶在玻璃框内,展馆的灯光下拍照总会反光,真是非常可惜,影响了照片光影的真实度。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清水湾局部放大图

中国画最常用的色彩是黑白灰,还有朱砂红。画中的一抹红色,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让你不得不额外关注一眼,而画作中央位置的印章,让人隐隐感觉到了一个老者的顽皮。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黄老先生非常擅长恢宏风景的描绘以及细节的处理,大画幅的表现力体现了画家对空间和笔触的掌控功力,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不得不折服。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阿坝五月”这幅作品由三图拼接而成,其尺寸是90x117cmx3,几乎要破了美术馆的天花板。仰望这幅画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执笔人对艺术高度和理想高度的不断求索与探寻。

新颖的视角

上面这幅作品非常有趣,其绘制过程也颇为波折。通过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光来看西安钟楼,倒是一种奇特的视角。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黄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寓意尊贵。画中夕阳或朝阳的黄色配上大面积的留白或留黑,让整幅画明亮起来。如果说画是有灵魂的,那么这抹黄色许就是灵魂的温度吧。

黄老先生说这幅画是留白的极致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下面这幅画应该可以说是这个展里面我最喜欢的一幅。左侧的纯黑部分赋予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中间的瀑布给了画以灵动的美感,右侧的绿色则和黑色形成鲜明对比,更显生机荣荣。断岩的细致纹理和山顶的精致亭台,让观画者忍不住想登上去看看。很难相信这竟然出自一位67岁老人之手,很难想象黄老是如何伏案构思画出这样一幅神作的。

我最喜欢的作品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作品由四张画拼接而成,其实际长度当真是挑战照相机啊。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画可以体现作画人的气度与心境,也影响着观画人的感受。看画展的时候不时会听到“大气”的评论。而我游走于展厅之中两圈,则是有一种想安静盘膝而坐的想法,想要进入画中的世界,想要去感受那一片安宁祥和。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看着这位古稀老人的画,他似乎就在耳边诉说着淡然悠远世界。就像这最后一幅作品的注释,“曾经宫廷楼阁,曾经朝歌夜弦,曾经森林蔽日,曾经枪林弹雨。千古沧桑弹指间,留下笑容淡淡。”

我眼中的黄孝逵画作——观“水墨艺术展”

最后,非常开心见到老先生本人,还在我最喜欢的画作下面签了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