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

Dubbo RPC 原理探究

2018-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易光_

概述

最近稍微研究了一点Dubbo的RPC原理,在这里记录一下笔记。

主要是阅读源码:https://github.com/apache/incubator-dubbo,参考了Dubbo的官网开发者手册(写的非常好,就是内容略精简,初学者需要仔细消化):http://dubbo.apache.org/zh-cn/docs/dev/design.html,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易懂的教程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0612478

本文首先介绍了Dubbo RPC中的核心概念与契约,虽然画了幅示意图,但我估计不熟悉Dubbo的人第一眼看到后还是会一脸懵逼的。不过把RPC的核心流程源码读过几遍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段契约,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由于大部分情境下Dubbo是通过Spring配置使用的,因此接下来首先简单介绍了下服务解析的逻辑,然后从源码的角度分析了Dubbo的RPC流程,包括:服务引用、服务暴露、服务调用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配了核心流程图和代码路径。

核心概念与契约

在Dubbo中有这么两个概念是最核心的:

支撑起Dubbo RPC的就是如下这一段话:

当用户调用 refer() 所返回的 Invoker 对象的 invoke() 方法时,Protocol 需相应执行同 URL 远端 export() 传入的 Invoker 对象的 invoke() 方法。

画了一幅图来辅助理解这句话:


Dubbo核心契约

服务解析

所谓服务解析,就是在 Dubbo 初始化时进行,把 <dubbo:xx> 的标签解析并注册为 Spring Bean 的过程。

基于 Spring 的 Schema 扩展机制,这里不再展开,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8639e5e9fba6

基于 dubbo.jar 内的 META-INF/spring.handlers 配置:

http\://dubbo.apache.org/schema/dubbo=org.apache.dubbo.config.spring.schema.DubboNamespaceHandler
http\://code.alibabatech.com/schema/dubbo=org.apache.dubbo.config.spring.schema.DubboNamespaceHandler

Spring 在遇到 dubbo 名称空间时,会回调 DubboNamespaceHandler:

/**
* DubboNamespaceHandler
*
* @export
*/

public class DubboNamespaceHandler extends NamespaceHandlerSupport {

static {
       Version.checkDuplicate(DubboNamespaceHandler.class);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 {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application", new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ApplicationConfig.class, true));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module", new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ModuleConfig.class, true));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registry", new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RegistryConfig.class, true));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monitor", new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MonitorConfig.class, true));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provider", new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ProviderConfig.class, true));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consumer", new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ConsumerConfig.class, true));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protocol", new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ProtocolConfig.class, true));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service", new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ServiceBean.class, true));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reference", new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ReferenceBean.class, false));
      registerBeanDefinitionParser("annotation", new AnnotationBeanDefinitionParser());
}

}

所有 dubbo namespace下的的标签,都统一用 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 进行解析,基于一对一属性映射,将 XML 标签解析为对应的 Bean 对象,再注册到容器里。

和RPC核心流程密切相关的标签:

服务引用

所谓服务引用,就是服务的消费端从Protocol中拿到正确的Invoker的过程,对应核心契约图的左半部分,按照契约的说法,接下来消费端对这个Invoker发起调用,就会达到调用远端同URL暴露出来的Invoker的效果了。

服务引用核心时序图

关键代码路径:

这里的两行代码分别解析:

  1. Dubbo基于扩展点的自适应机制(http://dubbo.apache.org/zh-cn/docs/dev/SPI.html),会自动识别URL中的协议类型,并调用合适的Protocol实现类,在这里我们默认用的是Dubbo协议,因此会调用DubboProtocol进行服务引用:

    DubboProtocol#refer
  2. ProxyFactory同样是扩展点,这里默认使用了JavassistProxyFactory的实现:


    JavassistProxyFactory#getProxy

    可以看到这里创建的代理,把对接口方法的调用交给了 InvokerInvocationHandler这个类去处理。这里先不展开,可以留待分析服务调用时再看。

服务暴露

所谓服务暴露,就是服务提供方把代理了真正实现类的Invoker暴露给Protocol的过程,对应核心契约的右半部分。

服务暴露核心时序图

关键代码路径:

展开看高亮出的两段逻辑:

  1. 同服务引用一样,这里的ProxyFactory依旧是扩展点,具体实现如下,可以看到这里创建一个AbstractProxyInvoker,当该Invoker的doInvoke方法被调用时,就会调用真正实现类 ref 里的方法。:


    JavassistProxyFactory#getInvoker

2.同样,Protocol也是扩展点,默认采用Dubbo实现:


DubboProtocol#export

export方法干了两件事:

服务调用

服务调用分两部分来分析:客户端发起调用、服务端响应调用。

客户端发起调用

服务调用时序图 - Consumer端

按照之前服务引用代码的分析,客户端对拿到的Bean发起调用时,会被 JavassistProxyFactory#getProxy 创建的代理接管,把请求交给InvokerInvocationHandler处理:

InvokerInvocationHandler#invoke

按照之前服务引用代码的分析,这里调用的Invoker是调用refprotocol#refer拿到的,是一个DubboInvoker,因此会进入下面的逻辑,其实就是发起一次网络请求,拿到返回值:


DubboInvoker#doInvoke

这样,就通过代理机制,就把客户端发起的本地请求转换为了对服务端的网络请求。

服务端响应调用

上文里服务提供端暴露服务时,在openServer逻辑里,注册了一个ExchangeHandler用于响应客户端的网络请求


服务调用时序图 - Provider端 ExchangeHandler#reply

结语

以上就是Dubbo RPC的核心流程逻辑了,这次研究时有很多逻辑被我当做了黑盒来处理,比如扩展点加载、负载均衡、网络请求、线程模型等……实际上一次RPC过程远比上述描述的复杂,按照官网的说明,RPC过程的流程如下所示:



什么时候真正吃透了这张图,才敢说自己懂了Dubbo RPC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