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产业财经

经济萧条中的淘宝因素

2018-09-03  本文已影响4人  05e31cfff4d6

      文/曾高飞

      让宅男宅女们爱不释手的淘宝,让“双创小清新”膜拜如神的马云,正被越来越多知名学者、资深媒体人、产业从业者怒怼!

      在公开演讲中,郎咸平教授称“马云是毁灭者,让中国走上一条不归路!”

      前两天,知名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发表了大照明全媒体平台董事长、资深媒体人蔡洪波的《致马云的一封公开信》,称“以淘宝、天猫、支付宝为支撑构建的阿里系”是“高阶文明对低阶文明的惨烈屠杀”。

      从没哪个企业对社会影响如此深远

      阿里是伟大的,创始人马云是成功的。

      建国70年来,还没哪家诞生于江湖之远的企业像阿里一样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商,到吃喝玩乐,阿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智能化解决全案。

      在左右思想,支配行为的同时,阿里也在重塑社会结构,进行财富再分配。其意义,不亚于新时代的“打土豪,分田地”。

      阿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将把中国经济带向何方,是经济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严重课题。

      马云将阿里创立初衷定义为“让天下没有做不成的生意”。

      在发展初期,阿里对渠道扁平化、交易便利化、商品微利化、信息通畅化,都做出了积极意义的探索和尝试,让数以亿计的网民沉浸于这种新兴交易模式中,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买遍天下,产品物美价廉,不花冤枉钱,没有比这更让人心满意足的生意了。

      作为电商关键性配套产业的物流,亦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将电商崛起定义为对传统商业的革命,是没有多大歧义的。

      但被革命的对象,却有些惨不忍睹,堪称很暴力,很血腥。

      每天都有线下实体店被关门清算的事情发生,甚至以前一南一北的全国电子产品集散地的深圳华强北、北京中关村电子城,都难逃破败萧条的命运,不得不另谋出路。

      “秒杀”商业地产

      在董明珠与雷军十亿赌约诞生之前,马云和王健林也有一个小目标赌约。

      在2012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现场颁奖对话中,王健林对马云说: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你一个亿,如果没有,你给我一个亿。

      虽然现在距离2022年还有一段时间,但电商对传统商业格局的冲击,却是推枯拉朽,势如破竹,首当其冲的,就是曾经商机无限的商业地产。

      在电商起来之前,商业地产红极一时,盛极一时,是投资者首选,有“一个店铺养三代”之称,特别是特色产业规模化城镇,更是贵比黄金,一铺难求。

      有“中国灯都”之称的中山古镇,10年前是全国乃至世界的灯具灯饰的集散地。现在交易都在网上完成,给“灯饰一条街”致命一击,转行成了“饭馆一条街”——毕竟食在广东,食的环境体验很重要,电商无法取代。

      与中山古镇同病相怜的,在珠三角比比皆是。做服装的东莞虎门,做家私的顺德乐从、中山大涌,做摩托车的南海大沥等,都已经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难现当年繁华如烟,商贾云集。

      千年商都的广州,也有两个典型。一个是广州火车站广场对面的白马服饰批发市场,一个是三元里皮具市场。最疯狂的时候,白马服装批发市场租金超过1万元/月/㎡。三元里皮具市场曾经国内最大。这两个地方现在都已经“门前冷落鞍马稀”,据说赚钱的铺面不足两成了。

      三四线城市投巨资打造的商业步行街,情况就更加雪上加霜了,鬼铺、鬼市、鬼街、鬼城不断涌现。其实,这不是过度开发惹的祸,而是电商带来的冲击。投资者不惜血本买下的旺铺,最后连本都收不回来。从商数十年,发迹于商业地产的中国首富王健林,在电商冲击下,不得不挥泪大甩卖,向大文旅项目转型。

王健林和孙宏斌

      众多小本生意人,希望做得更大更好,赚更多钱,把积攒数年的钱投入到新门店经营中。但装修完门面,开始营业后发现,同样的生意,更好的地段,却没有人来光顾了,所投的钱打了水漂,真是“辛辛苦苦数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马云所谓新零售冲击下,巨型零售连锁压力山大,不得不举白旗投降归顺,要么傍了阿里,要么傍了腾讯,百盛、友谊商店、华联商厦、新华百货、万达百货、八佰伴、天虹商场、西单商场;沃尔玛、百佳、家乐福、麦德龙、人人乐、永旺、华润万家、华润苏果、大商集团等“二选一”了。

      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沃尔玛也在劫难逃,出现有别于其他国家市场的大溃败。在欧美,沃尔玛生意蒸蒸日上;在中国却难以为继,不断关店歇业,一年不如一年,2012年关店5家,2013年关店15家,2014年关店16家;2015年和2016年共关店14家,2017年关店创下历史新高,达24家。

      淘宝店小二不赚钱

      其实,买和卖照样在进行,钱就在那里,利润也在那里。按正常逻辑,线下店不赚钱了,线上店就该财源滚滚了吧!

      可这种正常逻辑,到了淘宝这儿,却是“此路不通”了。太多在淘宝上开店的所谓店小二,披星戴月,起早贪黑,付出的比农民工还多,收获的比农民工还少,甚至入不敷出,买卖都做成了亏本生意。

      听在淘宝上混了多年的资深店小二说,在淘宝上开店,九成以上是亏的,100个人有5个人勉强实现了盈亏平衡,赚钱的不到5%。生意是做成了,可要赚钱不容易。

      混在淘宝,价格是唯一的利器。同样的品牌,同样的产品,唯一不同的就是价格。即然摆在网上了,就什么都是透明的。为吸引客户,做成生意,能够放手一搏的,唯有价格。大家都在价格上做文章,你出20,我出18,你出18,我出16,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亏本都要卖,因为你不卖,别人卖,你不卖,你就得出局。很多店小二都明白,生意做得越大,亏得越多。

      难怪郎咸平教授称,如果淘宝长此以往,“天下将无生意可做”。

      当然,也有人赚了大钱。最赚钱的,就是平台阿里。

      马云是中国首富位置上的常客,钱多得只是数字。得益于做电商这些年的资本积累,马云有钱做各种各样的投资,不停地投投投,不停地买买买。

      动不动就把其他零售巨头收购了,把其他网络公司收购了。据统计,被马云招至麾下的企业已达数百家之多。一个达摩院,就宣布投资1000亿——在马云那儿,1000亿只是风轻云淡的一句话。

      与赚得富可敌国的马云比,在淘宝上开店,太多店小二淘宝史是一部“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血泪史”。

      扼杀制造业创新

      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制造将走向何方?

      从顶层设计到实体从业者到普通国民,都希望中国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这种转变以提升品牌内涵和商品价值为目标,靠技术创新来驱动,通过强化产品竞争力来实现,而绝不是产销那些低质低价的商品。

      但在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下,假货越来越多,山寨品越来越多,正宗商品越卖越便宜,赚钱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大家都在拼价格。空前惨烈的价格战,把各个环节的利润压缩到最少,甚至无钱可赚,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撑得越久,亏得越多。

      生产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开源节流,不敢开高薪招聘人才,怕开不起工资;在原材料采购上,不敢买优质材料,只得以次充好;在研发上,能省则省,不断削减费用,对创新有心无力——一切都是为了活下来。同行之间,不是比做得更好,而是比谁死得更晚。结果是技术创新无门,质量提升无路,竞争力急剧下降,最后只有死亡或者等死。

      只有极少数得到了消费者高度认可的品牌,如华为,可以强者更强,有钱可赚,而绝大部分企业都要被淘汰。华为消费终端董事长余承东称,未来三五年,手机行业将只剩下三五家品牌。这是很有道理和预见的。但无论是从就业,还是从竞争来看,这个世界应该是多元的,消费者需要品牌和产品的多样化存在。

华为消费终端董事长余承东

      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经济到了结构升级和消费转型的十字路口。顶层设计和普通百姓,都是积极乐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希望中国经济发展更好,竞争力更强,在销售渠道流通的,是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产品,而不是目前电商导向的那样违背初心,背道而驰。

      合理利润哪去了?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活动,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都要养家糊品,做生意,就都得有钱可赚,所以,得保证供、产、流、销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合理利润,形成健康的经济生态,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作为产业链运营者的淘宝是了赚大钱了,但那些寄生在淘宝上的亿万商家呢?

      淘宝经营得最成功的活动是双十一,双十一成了全民购物狂欢节。透过双十一的数据,可以看到电商发展的狂飙突进。

      2009年,淘宝首开双十一购物节,销售额为0.52亿元;2010年,淘宝商城(2012年改成天猫)双十一销售额为9.36亿元;2011年,33.6亿元;2012年,191亿元;2013年,交易额突破1亿只用了55秒,最终成交额352亿元;2014年,571亿元;2015年,912.17亿元;2016年,1207亿元;2017年,1682亿元,再次刷新纪录!

      短短8年时间,成交额暴增了3000多倍!数字足以说明电商时代的到来,电商的繁荣。但有多少敢挺身而出,承认自己赚到钱了呢?

      事实上,在国外,即使商业更发达,互联网技术更高明的欧美国家,电商都没有如此繁荣,实体店照样有生意可做,产、供、销、流的各个环节都有钱可赚,是一个健康的生态链。这种对比,倒不是因为国外电子商务技术不发达,而是线上线下的各个环节,大家都遵循基本的商业规则,相得益彰,而不是一味地低价竞争,恶性竞争。

      积极健康的经济生态,既需要华为这种巨无霸,又需要无数初创企业、中小企业生产多层次化的商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做到相融共生,解决更多就业,增加更多税收,让经济充满活力。可是,以淘宝为主的电商主导的恶性价格战,把中小企业、成长型企业和初创公司的上升之路堵死了,使其面临残酷的价格竞争,结果不是死掉就是等死,或者被淘宝们所并购。

      如果商品卖得太便宜,没人从中获利,就没有赢家,包括消费者自己。这些年,消费者渐渐发现,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的商品,价格是越来越便宜了,可质量越来越差了。

      新制造最怕复制新零售模式

      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如何引导中国产业向高端转型,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助推力,而不是绊脚石,做双创的推动者,而不是扼杀者,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

      在新零售布局尘埃落定后,马云又把新制造提上了日程,向新制造渗透的意味相当明显。这种表态,让业界喜忧掺半。喜的是马云有钱,忧的是在接受了马云的钱之后,如何处理与马云团队的关系——在新零售和互联网竞争上,马云表现出来的对并购企业的强烈控制欲,让人心有余悸。

      但笔者不希望阿里复制新零售发展模式,通过买买买来完成新制造的布局。因为这对中国制造来说,不是福音,而是伤害,是祸源。

      渠道为王,渠道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阿里控制了生产企业,是不是还要压缩成本?

      让中国制造独立自主地发展,不被渠道控制,才是新制造的根本出路!

      希望马云、蔡崇信重视并且深思,别做扼杀“中国制造”,破坏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千古罪人!

      (注:文中经济萧条只是一个状态描述的词,并非严格学术意义上的“经济萧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