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书]|书评21天读书计划读书笔记

文艺只是一层皮,揭掉全部都是伤-《无声告白》书评

2016-04-26  本文已影响25人  punkboy的理想星球

书籍类型小说

题材:家庭/伦理/教育

核桃评分:9分

豆瓣评分:8.2分

适合阅读人群:家中有青春期孩童的父母/拥有独立精神(女性主义)的女生/出国华人等

《无声告白》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光冲着这些名头,喜爱读书的朋友就应该读一读。当然,肯定不止于这些。

首先是全书笼罩的一层淡淡的哀愁的文艺气息就足以让人欲罢不能,同时惊叹于作者对于文字的运用功力更是一次次惊讶到我,书中到处充满了比喻的句子,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运用比喻写书的牛人——钱钟书先生,读过《围城》的人也一定有我现在此刻的感受。始终觉得文艺的气息是装不出来的,最起码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是装不出来的。

同时,我也欣喜作者对于情节的构思,读书的人或者看剧的人总是有一个坏习惯,喜欢提前猜剧情,很遗憾,这次我都没有猜对,或者说猜对了很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时代或者说在一个信息如此泛滥的时代,同质化真的很严重,但我们依然看到了坚持。一种不同的坚持,一种坚持的不同。迪莉娅为什么会死?是因为她的妈妈,还是因为她的外婆,还是因为她的哥哥,还是因为他的哥哥的jack?

有人说,读一本书,哪怕只有一句话对你有用,那么你读的书就是值得的。所以,读书是不是分为读书有用论,跟读书无用论(或者叫怡情论)?以上,我们可以看做是怡情的部分。但是,有用的部分说来总是缺少了一些调调。

读完故事,合上书皮,反而发现人皮被翻了出来,血淋淋的。

故事的大背景是上世纪70/80年代,故事的男主人是一位亚裔美国历史学教授,这个职业对应着这个人似乎在一开始就预示了一种灾难的即将来临。

故事的小背景是迪莉娅的遭遇像极了她母亲的遭遇,这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但是家庭教育原因或许就是故事悲剧的原点。

虽然,迪莉娅的死或许并不是悲剧的结束,但是我想说的是,读者应该从中警示、从中受戒。

                                                                              核桃书评

                                                                        2016.4.25于羊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