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方法孙子兵法华师杂文集

时间去哪儿了?

2017-07-07  本文已影响1198人  华杉2009

——荒川工业研修笔记(2)

地点:名古屋

时间:2017年7月4日

授课教师:荒川工业总经理杉谷卓志

笔记:华杉

1、  时间去哪儿了

KPI:直产工人单位小时加工附加值。

加工附加值=销售额-材料费

每人每小时生产效率=加工附加值除以总实际劳动时间

习主席说“时间去哪儿了?”这正是一个管理活动项目的名字,也是管理会计的基础。我在管理自己的时间上,倒是非常严格和坚守原则,不是绝对必要的事,轻易不花时间,把大块的时间留着,投入最有价值的工作、学习、运动和休息。华与华之前曾开展“时间去哪儿了”活动,就是一张时间记录表,每人每天把自己每一分钟在做什么记下来,这样统计一个月,你可以看到自己到底有多少有效工作时间。

这项活动效果很不好,还是因为公司组织不力。大家也没有这个习惯,嫌麻烦。

大家觉得,生产线上的工人是计算每小时产量,我们作为创意工作者,生产时间是没准儿的。

事实上,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低,粗放。现在我们给客户的收费,基本上是“一口价”,就是一年的年费多少钱。但是,在美国和我们同样的创意咨询公司,很多都是按小时计价,不同级别的人,有不同的每小时定价,合同按此签订,费用最后按实际发生时间结算。

我们的管理会计水平粗放,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一小时多少钱。

在荒川工业的车间里,我们看到某部门的时间利用效率计算表,把时间分成直接成功时间,成果投资时间,培训学习投资时间,日常事务时间,被浪费掉的时间,以及其他无法评价的时间,不同的时间,乘以不同的系数,之后相加得出总分数,在部门内进行排名。

时间去哪儿了?

我们平时浪费多少时间呢?总是哀叹自己被事务性工作耽误了,却没有仔细的去算过,也就无法着手改善。

浪费公司最多时间的是谁呢?往往就是老板,因为一切都等待老板决策。老板一时没想好,或者也觉得这事不急,可能这事就会拖半年!大家就等着。等老板想明白了布置下来,大家又通宵加班。犯罪啊!

荒川工业只有两个财务人员,因为各部门都能统计自己时间,而每个人的时间都有价格,所以工作安排完了,成本就出来了,报上来,财物一相加,全公司的管理会计账就出来了。

我问杉谷老师,这样各部门会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做财务统计呢?他说:“不需要额外花时间啊!”

这就是日本人,从小受这样的训练,每个公司都是一样的训练,所以整体都有好习惯。

2、  三现两原主义

三现,是现场、现物、现实。

两原,是原理、原则。

三现是必要条件,两原是充分条件。

解决问题,一定要到现场,看见那现物,还要看到前后发生的事情,现实。不到现场,就无法解决问题。

原理呢,是掌握事物最根本的原理。“原理”这个词,我最近经常讲,前一段还写了一篇《儒家思想原理》。明白了原理,就能通透。不明白原理,就总是误会。

原则,是绝对不能违背的叫原则。中国文化将“经权”,权变,经,就是原则,权,就是违背原则。所以,我们的文化将:“这事原则上可以。”意思就是我不承诺你一定可以,是基本上可以,但如果特殊情况就不行。就像我们说:“这事我尽力而为。”基本就是办不成的意思。

掌握原则,任何情况下不违背原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3、  能动型的员工和提案型的员工

能动型的员工,是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提案型的员工更高一筹,是提出问题,提出课题。

能动型员工是答题的,提案型员工是出题的。

华与华的生存之道,不是光答客户出的题,主要是给客户出题;不是光完成客户交代的任务,而是提出任务;不是光给客户干活,而是给客户派活。

提案型的员工,是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的,以目的导向思考的人才。客户或上级派给你的工作任务,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解决问题可能有别的方式,创造价值有新的可能性,要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想在老板前面。

4、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使命

公司有经营使命,每个部门应该制定自己的使命。比如总务部的使命是:

打造自豪的公司,自豪的员工。创造好公司,好工作。

这是一个部门的志向。

学习第一是立志,每个人要立志。

5、  横向评价

对一个员工的评价,不能只来自他的上司,也要有横向的评价机制,同事的评价,其他部门的评价。这和前面名古屋城堡威斯汀酒店“员工之间的满意度”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东海神荣也讲,如果人际关系好,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公司要有好的人际关系。

6、  自完结:在自己范围内发生的事情自己解决,不给他人添麻烦。

7、  最难的是全员参与。

管理活动,最难的是全员参与,往往是老板急死,员工被动被迫地跟着耗。培养一个公司共同的工作习惯,是永恒的事业。由此,形成“有速度的改善能力”。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

补上尚和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胡光书老师的来信:

华与华公司做“时间去哪儿”活动,持续三个月,有一定效果,但是虎头蛇尾,很遗憾!现在还要再次捡起来才行。前一段读麦肯锡日本专家的一本书,才知道他们就是这样提高效率的:没有智能手机和秒表软件的时候,每人一个厨房的计时器,用来记录每件事花了多少时间,又有哪些事情是紧急而重要的,并通过时间长短判断做的方法的效率,等等。一个新入职的MBA学生第一年要提升三倍的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做到经理就得再提升五倍的效率,这就是新入职的15倍了!

在麦肯锡要做到合伙人,就得再达到经理的3、5倍以上,麦肯锡日本公司内部人才培养专家说,在麦肯锡的成长,就是绩效的提升过程,仅有绩效的结果是不够的,获得绩效的效率才是真正的成长,才能提升。举个例子说,同样的绩效,别人三个小时,你拿回家多干了五个小时,你就不行。因为公司要的不仅是绩效,更是提升效率达到更佳绩效的持续学习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