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俱乐部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我们都是带着面具的人

2019-06-23  本文已影响132人  OK妈

前几天和孩子班主任聊起了孩子的教育,老师也同为妈妈,有一个和我儿子年龄相仿的孩子,所以除了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们也会聊些自己当下对孩子教育的思考。虽然表面上老师给我讲让我如何跟进力争让孩子考出100分,但后面的谈话逐渐的让老师显示出自己的压力,他说其实我们班孩子都很好,孩子们都很直接,开心,没有什么歪歪的心眼,其实你说两个班级平均分相差零点几分,那算差距吗?但是领导就让我们拿出来成绩,成效,说实话我压力也很大,这种只看重成绩提高,不整体看孩子的体系,我也快呆不下去了,我顿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左右为难!内心里拥抱老师!

说实话两年来对我们这个班主任我们家长都还是很满意的,都担心到了三年级换班主任。在高控制的,只有命令-执行的教育体系下,还有这么一面薄弱的“墙”尽己之力维护着孩子的童年,深感欣慰!我们聊了教育,聊了人生,聊了自我,虽然后来因为老师要带儿子去学游泳,不得不中断聊天。

说实话,我们的聊天意犹未尽,让我深感到教育体系中自上而下的高控制,教师执行校长的命令,学生执行教师的命令,考核结果就是分数成绩。教师不执行,孩子成绩没提高,你老师就不优秀,甚至不合格,一句话拿成绩说话,孩子也只能做题啊,一种自上而下的灌输体系油然而生,为了灌输知识而灌输知识。让孩子怎么再有创造力,想象力?平均成绩低零点几分,老师为了提高班级平均成绩,成绩差的孩子狠抓,成绩好的尽量考100分,两头抓。

回来后,和朋友带着孩子们去生态公园狂野了一下,和三个孩子躺在大石头上仰天长吼,和孩子们比赛看谁吼的声音长!七点左右时,儿子突然停下来,妈妈几点了,作业怎么办,我说今天作业不怎么多吧,我们七点半到家来得及吧?儿子说可以;我们继续沿着小路狂奔,漫步在山间,让孩子们成为孩子的时间,而这种时间总是过的这么快。

图片来自于全网资源

想起了最近和孩子讨论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如上图。孩子在经济学课上学的,孩子通过一个故事给我讲了马斯洛需求,说从前有个人很穷,他想要吃饱穿暖,然后神鸟满足了他(这是第一层次的需求,温饱);后来他日子过好了,盖了房子,又想要一个老婆,然后愿望满足了,(这就是第二三层次的需求);最后他说他想让整个社会都认同他,认可他,他想要给社会造福利,最后他的愿望也实现了成为了国王(这应该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需求,但是儿子讲的故事是这个国王自我膨胀,最后堕落又变成个穷人,说是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从两个孩子和我身上思考了自我的形成和发展。老二刚两岁,最自我的时候,到点了该回家了,妈妈我就是不回去,我还要玩,黑天了,黑天还有月亮呢,我就想躺在石头上玩,说完就地打滚,虽然后来他看到哥哥们在前面跑,他又跟跑过去。

在一岁左右时,孩子的需求从吃喝拉撒睡,到了自己玩的时候,玩是最高级的学习,在玩的探索中,开始有了自我,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渐渐的,在探索中知道了哪些行为是可以的不危险的,是积极的,从而保存下来,哪些行为是消极的不好的,从而不去做,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自然的形成一部分自我!

还有一部分是有价值条件化的,比方说孩子在做事情时,会受到父母老师的影响,父母肯定的,父母价值体系认同的,孩子就认为是正确的,安全的,可以保留的,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父母给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在孩子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会看到自己的影子,进而修行自己!

其实我想说,随这年龄的增长,进入社会,融入到社会中,方方面面的要求和约束让我们渐渐的失去了自我,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生活,都带着面具日复一日地过活着,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活在社会的定位中,活在职业身份里,甚至活成了人设。所以有些人即使腰缠万贯还是过得不快乐,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在追逐生活的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丧失了对幸福的感知,和自己失去了链接,生活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所以在孩子自我价值形成初期,我们尽量不要强势的去干涉孩子,只要不违法乱纪,不干扰别人,尽可能的让孩子去探索,接触面多了,让孩子知道,哦,生活除了妈妈生活的这个样子,还会有其它的样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限制了孩子的生活纬度,至少不要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自信心!静下心来做个孩子成长的旁观者,怀着敬畏之心陪伴孩子的成长,给他们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创造自己的机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