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2、沟通背后的真相
一、换个角度理解“请求”与“命令”
上文中,有说到关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但这并不仅仅出现在单次的沟通之中。因为“满足”、“尊重”这些词更常被用在一段关系中。在关系里,“命令”就可以理解为“控制”和“被控制”的两方。这是我在李雪的《走出剧情》中所融会感受到的。
在“命令”中,双方不是平等关系,而是权利的竞争。不是“你控制我”,就是“我想要控制你”的对决感受。
这简直犹如昂头一棒,让我一下子从自己的角度跳脱出来,意识到在母亲“想要控制我的想法和行为”的同时,我也在用冷漠来表达同样强势的“控制欲”,因为与母亲相同,我也认为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努力想把对方的认知和想法扭转到我的频道上。
从沟通的角度,有些部分在我看来难以理解,但在心理角度看,会清晰很多。因为一段良好、自由的关系,双方都应该能够抱持着对对方言行的充分理解和尊重。也就是对方无论说什么、做出什么行为,“我”都能接受,接受对方“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也可以”。
回归到非暴力沟通中,这就是“请求”的意义。“在对方未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时,我们的态度依旧是尊重对方”,而不是展现出因自己的需求未能被对方满足的生气、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
二、用心倾听需求
何为倾听?
回想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听别人诉说自己遭遇的不幸时,第一反应是迅速提供意见呢?还是立刻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态度呢?
但其实,倾听并不需要我们做出以上“高效”的反应和反馈。作者说,真正的倾听,首先要做的,是我们需放下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想象一下,此刻,你只是一只空空的容器,收纳对方所有的倾诉;接着,你开始试想成为倾诉者本身,在她的位置,用她的所思所想来看待这件不幸。当你彻底放下原来的“你自己”,恭喜你,你已经开始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了。
所以作者才会说:“倾听,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三、认清你的选择
也许当你不在思索地走在晨起上班的路上,你心里会觉得自己深受生计的压迫而不自由;当你焦头烂额却不得不开车带着孩子去幼儿园时,你心里其实一万个不情愿,觉得糟透了。
请再想想吧。你是自由的,你才是你时间的主人。请认清你有绝对的自由选择权利来选择如何使用你的时间。所以,请你从此刻起开始深入思考自己行动背后的动机吧。
在这一章节,作者用了“爱自己”作为标题,并且提供了一个顺向思维的填空题“我选择——,是因为我想——”,这能帮助你看清自己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来,作者的这个带着抚慰人心色彩的标题有种朦胧的味道,而我更喜欢揭穿事务的表象,揭开清醒的真相。
基于千万年进化而出的人性,请相信人性中有着绝对“利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做出选择时,我们内心一定抱持着做出这个决策“有利”的一面,即便是对于那些在常人眼中“绝对错误”的决策。回归到真相,只要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我们自己,有着对时间使用的绝对自由和绝对的主观能动,你就能看清自己的深层需求,看清别人的决策动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