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枫游记】河西走廊之---兰州
世间万物都有其颜色,花儿有热情的红色,羞涩的粉色和沉稳的蓝色,草有生机勃勃的嫩绿,枯萎凋谢时的枯黄。天有宽容的蓝色,也有内敛的灰色,还有狂风暴雨时如墨的黑色。
那么,历史有颜色吗?历史本身没有,但历史长河中的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和传奇,将历史渲染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这次旅程出发前,对于河西走廊并没有更多的直观感受,只是从抖音和网络上,零零散散地看到一些宣传和视频。直到我看到河西走廊真实的景色,那种直击灵魂的美丽,让形容、描绘的词汇变得匮乏,让赞美的语言显得苍白、无力。
比如说同样一座山,南方的山,看起来像是一个年轻人,充满了活力,满山绿树植被、竹林都显得生机勃勃。北方的山看起来则完全不同,更像是一个垂暮而睿智的老人,在落日余晖下,拄着拐,坐在院子里,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你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他对于一切的云淡风轻,因为他本身就是岁月。
行程的第一站是兰州,下一站是敦煌,我们选择了晚上坐兰州到敦煌的火车。这样就多了一天在兰州的自由活动时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人文和历史,最好的地方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在老婆精心安排的提前预约下,我们一家顺利的进入了甘肃省博物馆参观。
*:以下为博物馆参观的一些照片,在此发一个声明,本次游记中的所有照片均为原照,不会做任何的修饰和增加滤镜。
不得不说,博物馆的人永远都是那么多。拥挤的人群,降低了一些旅游兴奋的心情,但不妨碍博物馆的参观。在兰州,有两个博物馆,因为时间缘故,我们选择了甘肃省博物馆,并没有选择兰州博物馆。从个人感受来看,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还是比较齐全和精美。从我身边,包括我自己参观时,彼此起伏的惊叹声可以完美地说明这一点。
走出博物馆已经是下午,但室外的烈日和高温都像是南方正中午的模样。北方的热与北方不同,走到任意一个阴影处,就不会再有炎热之感。而南方的闷热和湿热则完全不同,走到哪里都是一身汗,只有走到空调房才能缓过来。北方的热就如同北方人的性格,大大咧咧,阳光照到的地方就是热,而阴影处则凉爽通风,且无汗。
吃中饭的时候,问了老板兰州还有哪里比较有名的景点。热情的老板推荐中山桥,说这个在兰州属于游客必去的景点。这就点燃了我们的好奇心,于是,打车前往中山桥。在去之的路上,顺便百度了下中山桥的介绍。
兰州中山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滨河路中段,是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桥。该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竣工通行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此段引自百度搜索)
到了中山桥,才发现这桥实际是一座铁桥,并非想象中的古老石拱桥。桥横跨黄河,桥底是奔腾着的黄河,河水并非完全浑浊的黄色,拍打到岸边激起的水花,可以看到是清澈的水花。
在桥底,有很多坐在岸堤上休憩的人,聪明的生意人则做起了在黄河中开快艇的生意项目,玩此项目的人络绎不绝。我想,能在黄河中迎风冲浪,应该是有不错的感觉。可惜我们行程时间有限,只能和家人一起坐在岸堤边,边喝着兰州这边的一种特殊饮料(胡萝卜汁,此饮料带着甘甜,没有那种甜到腻的口感,非常棒。)边看其他游客乘着快艇在黄河中穿梭。铁桥,快艇,古老黄河三者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并无任何的违和之感。
当坐上前往敦煌的列车,才发现火车是绿皮火车。这种很久没有坐过的绿皮火车,只有小时候从新疆到上海时坐过,缓慢地运行速度,“哐哧哐哧”有节奏的声音和颠簸的感觉让我记忆忧新。
只是,当真正坐上了绿皮火车才发现,只有火车外边是绿皮,其它的都已经完全不同。运行速度达到130公里/每小时,纯电驱动,无任何的“哐哧哐哧”噪音,车体运行时平稳。车厢内整洁、干净,和高铁一样,有车务人员和食品零食售卖。封闭式车厢,空调凉爽,禁止吸烟,除了速度慢些,一切都和高铁几乎相同。同样,一起失去的还有小时候对于绿皮火车的回忆。
当到达敦煌车站,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五点,天色已经开始渐渐地泛白。头顶的白云在蓝色天际背景下,呈现出暗黑色。远处东方,朝霞和旭日正在酝酿着,准备给这世间带来光明和温暖。
旅游贴士:我选择的路线是宁波-兰州飞机,兰州到敦煌快车,然后自驾河西走廊一圈,最后自驾回到兰州。时间周期九天左右,如想短途旅游,可以选择直接宁波-敦煌,也有直飞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