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明明德”为什么叫明明德?如何明?

2022-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关于大学

大家好,我是关于大学,一个专注于大人之学的家伙。

作为《大学》三纲八目的第一目“明明德”为什么叫明明德?如何明?

明明德,明+明德,动词+明词。

意为:发明(扬)我光明的本性。

这么说来,明德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喽。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

说简单点就是,一个问题的事。

你有良心吗?

哈哈,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

怎么,在这个问题上,还会有其他答案?可不就有吗。

那这就出现两个问题了:

1、你有没有作过违背良心的亏心事?

2、既然都有良心,为什么会违背?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都别耍嘴皮子啊,大学问之道但求其诚意耳。

内省是什么?

不就是老老实实的反省复盘嘛。

练拳先问心。

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方是前进优化的第一步。风华是我,荣耀是我,泥泞亦是。

好了,诚其意者,上车。在看看这两个问题:

1、你有没有作过违背良心的事?

2、既然都有良心,为什么会违背?

你不是说有吗?

你怎么不去做啊?

这不是伪善吗?

伪君子,真小人。

是吧,蒙吧?真有人指着鼻子这样骂,你怎么辨?

按上面说的,确实伪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伪,只是被利益蒙蔽。有善良,不多。

电视上常讲:常子,你被猪油蒙了心啊。

这怎么说?

不管是说伪善还是说“有善良,不多”,客观的事实是:在关键时候,你掉了链子,做了不该做的事。

这点要是不承认,那还是没诚其意,还沉浸在那虚幻的美丽中。这不应该。

想要善良又没善良。这种“知”“行”的矛盾对立如何形成?怎样发展?又怎能破?

想了好久,不太好懂。

两股力量,它们不总对抗,但总有对抗的时候。这个点,就叫天人交战,就是矛盾显现的时候。

这可不是游戏,脸上清清白白的写着“好人”“坏人”。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揪结什么。

一方还是两方?

好的还是坏的?

这都需要你去分辨的。

哎,就多分辨这一步,正是蒙蔽之时。

会不会他是对的?

会不会有隐情?

这这很特殊,不会犯事的………

意不诚,心不正,德怎能明?

所以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分辨矛盾双方。

可问题时,我不一定时时清明,分辨能力也不是刻刻在线的。

所以要先“知止”,这和和尚持戒是一样的。

所谓“止”,你在哪个地方?你要去哪个位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

先定个规矩,遇上了就不会犹豫,遇上了马上分辨,明明白白的,没有钻空子的机会。德自然明。

在一个,为什么会被利益蒙蔽?俗话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不能独善其身的时候,兼济天下便显得力不从心了。

所以关键还是发展,发展,在发展。一些纠结的善恶问题,在发展面前一分不值,轻松解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我们的建意:

1、想想自己怎么个“止”法,定个规矩。

2、经常反省复盘。

3、记住发展,多多提问。

怎么发展?

向那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