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事说事

论对人与对己

2018-09-24  本文已影响59人  卿若安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认为大德、大原则不要超出范围,不可以轻易变更,小的毛病大家都有,不要过分责备。

“闲”是范围,上古的时候没有房门,晚上睡觉,门用木架子挡着就可以了。

对人,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苛求完美

心不防人,坦坦荡荡,人人以已推人。

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

洒扫,就是扫地,做家务,做清洁卫生事务。

常常说一句话:知识从书本上来,智慧从实践中来。

生活中有一些书呆子,书读的不错,说起来侃侃而谈,做起来手忙脚乱,碰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理论的东西从实践中来,须回到实践中去,洒扫很简单,但要求高效干净整洁,是很难做好的。扫一室当把一室扫好,扫一屋当把一屋扫好,做的是事,修的是心,要求的是做人的道理。

应对,就是礼仪。

我们有一句常语,叫“礼多人不怪”。碰到长辈、熟人、朋友,主动上前打个招呼,人与人之间就不那么生疏,而且也显示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必拘泥于谁先谁后,也不必端着架子等人家的主动,你先看到了,就先发个声,礼到了就好。

有来必往也是如此。比如人家发你一个信息,看到了就第一时间回过去,这也是一种礼貌。可有人说,我发了人家也不回,人家发了我干嘛要回?凭什么?这很好笑,人家不回是人家的事,对方的礼貌出国了,难道你要跟着去游学?这同样也反映是一个人的气度,这么小的一点事,放在心上让自己斤斤计较,给自己的路太窄了。

进退,就是懂得分寸。

人与人之间最难把握的就是分寸,朋友之间交往,应当坦诚相待,可往往过一分,就有干涉之嫌;少一分,又有拒人之意。要做到像宋玉邻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样的恰到好处,谈何容易!进退之间,是一个大学问,能做到进退自如,太不容易了。

对人马列主义,对己自由主意这样要不得;反过来,对人自由主义,对己马列主义,这样更能促使自己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