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三分地,书写着父亲最后的倔强!
酷暑难熬的夏季,正在逐步褪去,后背的凉意,也提前带来了秋的气息,让人欣喜也让人繁忙。
秋,是个特殊的季节,既有莘莘学子即将步入象牙塔的欣喜,也有农民伯伯准备秋收和秋种的繁忙,而作为农民的父亲,此时自然把家里那“一亩三分地”,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独自在农村的他,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早日收下已有的果实,外播下秋的希望,盼着岁末的大丰收,让沧桑的容颜再次焕发出朴实的笑容。
时光荏苒,熟悉的亲人逐渐去了远方,仅留下一个个杂草横生的黄土堆,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存在,而那个当初稚嫩又羞涩的少年,也在岁月无情的洗礼中,选择去了异乡都市,想在车水马龙的喧嚣里,为生我养我,且几近凄凉的家,送去一点点温暖。
那个昔日充满童真和欢乐的家,也就被迫成了我逢年过节时的一个小客栈,平日里,只能从魂牵梦绕的片段里,悄悄地回味下那份温馨记忆。
鬓发染霜,身体逐步老去的父亲,也只能被迫地接受这一切的变化,一边守着那收入微博的一亩三分地,倔强地不愿放手,一边替我看着这个客栈的门户。
尽管,我已经不止一次说他,让他少往土地上花精力,多去注意个人的身体,去疼着自己,特别是2019年的秋天,他做了心脏支架后,这样的温馨提示,更是频频地放入到跟他的每一通电话里。
然而,对于这“一亩三分地”,实际就是不到四亩地的责任田问题,他总是各种不听,要么各种转移话题敷衍了,要么就直接讽刺我,还不是我打工挣得工资太少,如果我像村里谁谁家孩子,可以月入过万,还能有个小家庭,他就是不种地,也没有谁会在背后说什么。
当然了,我的话,他也不是完全不听,比如去年和前年他都想种两亩西瓜,可以多赚点钱,还是听了我的话没有种,换成了花生,只不过,说好的收获的季节花钱请人过来帮忙,到底他还是舍不得花钱,也不好意思找亲戚帮忙,只能一个人冒着风雨薅完了三亩花生,实际并没有省多少力,也并没有比种西瓜多赚钱。
不仅如此,去年花生薅完,秋天他还接着种了两亩白菜,虽然交给别人帮忙砍,直接地头便宜卖给了菜贩,但是冬天的农闲里,遇到砍其他家白菜缺帮手时,还是忍不住村里那些菜贩子中介的叫喊,为了一天50块,起早贪黑地帮着人家砍菜扛菜。
为了他的身体考虑,在我回家后,还是多次不顾跟这些菜贩子中介撕破脸,毕竟是一个村的乡亲,强烈阻拦父亲去帮忙做砍菜装白菜啥的重体力活,尽管,大家都说村里其他人也做了心脏支架,还不是一样继续干活没啥事啊,但是,我还是觉得病,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还是防患于未然的好,实在是不想让家人花钱到医院遭罪。
时常的电话沟通里,我也时常带着这样的意思,去跟他沟通。
“出那么大体力,赚那一点钱,万一有个好歹,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毕竟你身体也不比年轻了,与其我们把辛苦钱给医院里,不如把身体养好点,少去几趟医院,把省下来的医药费买成吃的不好么?!也不要看别人如何好好的,每个人的体质和抵抗力也是不同的,多注意点还是好的!你这个年纪,不要奢求从那土地里搞多少钱,只要你身体好好的,其实就是赚钱!”
话虽然如此劝导,今年夏天他还是又种了两亩西瓜,都是自己开老年三轮起早贪黑去赶集,尽管只卖了6000块,但是言语里不难发现他的内心还是开心知足的。
现在西瓜季结束了,地里花生玉米也熟了,他又开始在电话里告诉我,如何规划秋季的播种问题,听到他言语里也总是为了天气的干旱高温忧心忡忡,担心误了农时,白白荒废了一季的收成,少赚几千块。
农村,农活,庄稼,这些对于我这样一个沪漂的人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即便跟我眼前生活没什么关系,但是我还是尽可能地多陪他唠唠这些家常,用声音关心陪伴故乡里,正在孤独中老去的他,这也许是我可以力所能及的事吧。
说到底,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即便自己再辛苦,再普通,再老,心里也无时无刻地想着儿女们的未来,甚至为了儿女们能少点压力,能够有机会组建一个小家,他们大多都不怎么不顾及自己的身体,甚至可能去权衡,关于自己的生命延续和儿女的幸福或负担的利弊关系,做出他们心里最有利于儿女的选择。
即便,他们在农村生活的种种选择,多少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迫于无奈才只好这样做,甚至可能出于那么一点点私心,但是,我相信他们对子女的爱,还是占了很重的比例。
我父亲在生活里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他也代表了天底下所有的父亲,正在无怨无悔地尽自己的能力,做着利于子女未来的事,在那似心肝宝贝般的“一亩三分地”上,用锄头和汗水书写着他特有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