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三好学生”再认识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3人  俊杰视点

作者:李俊杰

 

去年帮一名小朋友撰写演讲稿,帮另一名小朋友修改小升初的自我推荐信时,发现现在的小朋友太厉害了,琴棋书画样样行,还有知识竞赛、英语大赛、作文竞赛等,获得的荣誉证书都一大摞。再回头看看自己小时获得的证书,真是屈指可数,实在是汗颜。近日,翻阅自己的一些资料,发现学生时代的“三好学生”证书,顿时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因为当年的“三好学生”,现在过得好吗?

 

“三好学生”按照定义就是德、智、体三方面都好,按道理上述三方面好投身社会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是实践证明,干得最出彩的不是这个群体。传统的“三好学生”教育,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不得不反思。

在不同的时期,“三好”的内容会不一样。比如目前快“奔四”的我们,那就是身体好、工作好、心态好;对于春节期间的人们来说,那就是吃好、喝好、玩好。有句话叫,学要学个踏实,玩要玩个痛快。

一个时期干好一个时期的事情,如何把每个时期的“好”延展开来,尤其是学生时代与成人世界的有序链接,更多的需要智慧和视野,因为一直“好”才是王道。有时,理所当然的把一个时期的好,推演为下一个时期的好,结果就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因为一个时期的好,不一定能顺水推舟演绎为下一个时期的好,还有可能变成逆水行舟。

记得本科毕业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实在是太渺小了,作为数亿分之一,在社会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好比一句话,地球离开了谁都照样运转。然而小时候在自己的梦想中,认为自己将来定会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或许就是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干。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找工作获取offer的概率与日常在学业上的用功程度未必成正比,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带着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从学校的“三好学生”过渡到社会上的“三好学生”? 个人认为“三好”应该是:一是好自为之,成绩只代表过去,需要立足现在继续前行,绝不能躺在成绩上面高枕无忧。二是好中求进,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上一层楼,领略新高度。三是好人平安,人格的完整,人品的塑造,从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开始,将让你终身受益。

当然“三好”也可以反话正说。一是好为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好为人师是不断探寻和追求的动力。好为人师并非时时刻刻要显露出来,而是内心有货,尤其是干货。按照吸引力法则,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和自信的人,你若盛开,何愁蝴蝶不来。好为人师,目的是为了让你快人一步,下好先手棋。

二是好逸恶劳,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是来源于懒惰,追求安逸舒适无可厚非。恶劳不是厌恶正常的劳动,而是厌恶重复无效的劳动、低附加值的劳作、白球干的无用功。从财务自由的概念看,只要被动收入大于日常开支,便实现了财务自由,说明财务自由不一定要大富大贵。从这个角度看,获得超过日常支出的被动收入,就可以一劳永逸。

三是好高骛远,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谁笑到最后,追求生命尽头的好,大闹一场、含笑而去。以终为始,不能仅仅盯着过去的好,以及现在的好,重要的是如何将来一直好;尤其是在生命的尽头依然能好,甚至不在人世间了,别人还是认为你好。这才叫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四个字,特别的好!五个字,好得不得了!

据说现在城里的小朋友评选“三好学生”还得公开竞聘,制作PPT公开演讲,赢得选票的过程挤得头破血流。看来,竞争意识真的得从娃娃抓起,否则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到底好不好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