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计划》:到底谁是螳螂?谁是黄雀?

2021-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2014_a08f

周末早晨,趁俩孩子还没醒来,就赶紧完成了鬼庖丁的《黄雀计划:鸣蝉的杀意》阅读。我们知道,鬼庖丁现在名气正旺,80后紫焰品牌作家。他号称读遍日系、欧美系推理小说,对“本土推理”抱有强烈执念。而本书的情节设置和语言风格,也确实充分体现了作者掌控推理题材、刑侦术语运用自如的丰厚功底。尤其是读完这本书,会真正了解本书序言中提到的,作者为创作本书所做的各种功课:研究了公安大学指定教材,从法医学到现场侦查到办案流程,再到物证采集和保管,乃至警队行政管理,都做了全面了解。

就因为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才能让鬼庖丁做到了“现实化和本土化”,能以现实刑侦探案为基础,融入心理元素和本土化刑侦实践,并参考大量真实案例分析和专业人士的访谈调查。

读完这本书,再回头看本书宣传文案,发现并无夸大。

随便拿出来几个说道说道吧。

儒雅精英刑警X天才犯罪心理专家

双主人公设置,确实为本书增加了精彩。一个是圈内数得着的刑侦高手,一个国际知名犯罪心理学家,两位高手,背景和性格完全不同,联手破案会蹦出怎样的火花?非常值得期待。而两个人又并非完全没有联系的纯工作伙伴,其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整本书有了很强的可读性。

刑侦相关要素,本书应有尽有

比如人海战术、物证鉴定、法医尸检,结合画像侧写、心理战术、精神分析等等,这些现实破案所需要的各种刑侦要素,书中所讲的连环凶案全都具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审讯流推理要素的运用。少有以审讯为重要破案环节的悬疑小说,一张一弛、一唱一和、尔虞我诈、虚张声势、猝然发难……层出不穷的审讯手段,令人目不暇接。

犯罪心理和原生家庭关系分析到位

书中对罪犯的心理描写非常详尽,尤其是把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和犯罪行为的关系联系得足够紧密,让其显得真实可信之余,也能给身为家长的人带来诸多亲子教育的深度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深度走入孩子的内心,又如何去打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善待孩子,为他们提供安全感、温暖善意的底层滋润,保证孩子心理健康地走入繁杂社会,能抵御所有的抗击和考验。这些都非常重要。

当然,原生家庭并非决定了一切。即便是家庭环境一塌糊涂,人们依然有自救的机会,依然可依靠强大的内核和外在的方法,摆脱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在淤泥中成长前行。最终人成长的结果如何,并非单一因素构成,还是非常复杂的。

情节紧凑一波三折,悬疑好看

这本《黄雀计划:鸣蝉的杀意》,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据说作者鬼庖丁用了四年时间打磨这个故事,富有悬念,且足够吸引人。比如开场就用了非常紧张刺激的描写:诡异视频席卷全网,头颅摆在高处,俯视被肢解尸体。而刑侦支队大队长肖沂紧急受命,率领专案组限期破案。破案过程就此展开,且遭遇了重重困难。现场混乱,却找不到一枚有效指纹、一丝可用证据;当外援顾问、犯罪心理专家对罪犯进行侧写、刑侦人员锁定嫌疑犯后,却因证据太少而无法定罪......种种困难重重设置,吊足读者胃口,让你不得不一点点读下去。

到底谁是螳螂?谁是黄雀?

读完前面的连环凶杀案后,以为本书到此为止,结果没想到还有更精彩的部分:番外星月篇,主讲丁一惟的国外旧事。本以为是可有可无的附录部分,但却没想到反而是本书最精彩部分,节奏明快,扣人心弦,最后却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这里,可能潜藏着书名的真正秘密。估计作者要留待下本书去详细解说了。

期待《黄雀计划》的续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