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福梅与蒋介石:她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为他生下唯一的骨肉,却成了
有蒋介石的原配毛福梅是奉化岩头村人,她原名毛馥梅,因为馥字难认难写,加之算命先生说她是一颗"福星",将来“福寿无双,贵不可言”,故改名福梅。
毛家人对算命先生的话深信不疑,毛福梅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而她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岁月流转,福梅也逐渐长成了一位性情恬淡、容貌姣好的姑娘。
嫁给蒋介石亦是包办婚姻,当时毛福梅十九岁,蒋介石才十四岁。按照当地的风俗,比较流行女大男小的婚姻,这样既满足婆家盼儿子早成家的愿望,媳妇一过门又能当家做活儿,两不耽误。
毛福梅拜堂成亲那天,小女婿闹出一场大笑话。花轿吹吹打打进了门,鞭炮齐鸣,却不见了新郎,原来他竟挤在其他孩童之中,抢拾捡鞭炮残骸,引得亲友哄堂大笑。
奉化有句古语: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正坐在轿中的新娘毛福梅听到此事,其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蒋母气得跺脚大骂。王采玉流着眼泪数落儿子,边哭边数,经兄嫂姐妹女眷们轮番劝慰,才勉强收住泪。
洞房夜,蒋介石又闹了笑话,他非要跑到母亲的床上去睡觉,家人无奈,只好将毛福梅一个人留在了新房里。
尽管小女婿还是孩子心性,成了亲,日子照样要过下去,毛福梅现在要做的,就是一边做个好媳妇,一边等丈夫快快长大。
春节,是女婿到丈人家拜年的日子,初二早上起床,毛福梅照顾蒋介石穿好了衣服,挑着这一担礼物去拜年。
毛鼎和夫妇也忙得不亦乐乎,杀鸡宰鸭,做汤圆、炒花生,备了一大堆吃的,左等右等不见新女婿上门。
毛家人出去一看,蒋介石浑身脏兮兮的,新衣服上有了泥土,帽子歪了,辫子也差不多散开了,整个人就像一只泥猴,哪里有簇新的新女婿样子?
蒋介石并不懂岳父的怒气,兀自点炮仗玩,嘭一声,一个大爆竹在岳父脚下炸响,岳父忍无可忍,指着蒋介石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还有脸上门来出丑?蒋毛两家的门风都给你败光了!
蒋介石当着好朋友的面儿挨了岳父一顿臭骂,面子丢光,心里也气,竟然一扭头回家去了——这个年不拜了!
他当时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被他痛心疾首骂过的女婿,日后会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人物。
据说毛福梅与蒋介石结婚若干年之后,蒋介石已经发迹,有一次蒋介石风光无限地回到老家奉化妙高台别墅休养。毛鼎和对这个当年不懂礼节的女婿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便高高兴兴地坐着轿子来看女婿。没有想到他们之间的恩怨并未化解,蒋介石托故不见,只送了2000大洋,算是表达了一点女婿的孝心。
做了大官的女婿给钱,怎有不收之理,但毛鼎和并不是为钱而来的,他失望了。从此,他再没有踏入蒋门半步,尽管后来他的儿子等人都在蒋介石的直接关怀下出门做了大事,但他对这个做了大官的女婿仍有许多看法,这是后话。
毛福梅与蒋介石:她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为他生下唯一的骨肉,却成了蒋介石义姐毛福梅耐心等待丈夫成长,甘愿做个大姐姐,在生活上照顾蒋介石,无微不至。
后来在王采玉的安排下,蒋介石将毛福梅接到宁波陪他读书。在这个伴读时期,应该说是他们夫妻两人生活在一起的最长时期,也是毛福梅一生所享受到的唯一的甜蜜生活。
毛福梅并没有走出过家乡,更没有接触过新思想,但是蒋介石的思想已经初露锋芒,她必须跟上他的脚步。蒋介石将毛福梅也安排进女校读书识字,他不想让自己的女人比别人落后,他也希望她能跟上自己的脚步。
毛福梅第一次到女校,来到课堂就傻眼了,教室里的学生们都是十来岁的年纪,受的是启蒙教育,而她,已经二十一岁了,并且开了脸,做了媳妇,如今和一群小姑娘坐在教室里一起学习,想想,都尴尬难堪的要命。
毛福梅没有退缩,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毛福梅凭着毅力和温和天性,得到了班上小姑娘们的认可,她帮她们订本子,梳头发,绣花,她像一个谦和的大姐姐,孩子们都喜欢她。毛福梅也习惯了每天学习的日子,她年龄大,学习很快,往往是班里的佼佼者。
不管怎样,在这个灯红酒绿的都市,毛福梅是唯一一个蒋介石可以信赖的人。在这段时间里,蒋介石还是很关心毛福梅的。
蒋介石特地为毛福梅雇了一个梳头娘姨,每天为毛福梅做时髦的发型。
他还常到街上买点头花脂粉什么的给毛福梅。逢节假日,也会携同妻子到天童寺、育王寺等处游览烧香。
时间久了,蒋介石觉得尽管妻子表面上“城市化”了,但言谈举止还是有失“文雅”,接人待物也无法跟上新潮。
只可惜,好景不长。
宁波伴读的幸福生活结束后,蒋介石离开妻子到外面闯天下去了,他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其间还考入了保定陆军学校,四方奔走,长年在外,夫妻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越来越少。
1908年冬天,蒋介石从日本返回溪口度假,他们两人又生活在一起了,就在这时,他们的矛盾越来越多,争吵之事经常发生。
据蒋家的一位亲戚透露,这时毛福梅已怀孕了,性格也变得比较暴躁。一天,不知为什么,两人厮打起来,蒋介石烈性暴发,一脚踢过去,正中毛福梅腹部,毛福梅惨叫一声,昏倒在地,下身出血,孩子流产了。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8年,这是毛福梅第一次怀孕,没有想到却被丈夫打流产了,她怎么能不怨恨?蒋介石的母亲是一个抱孙子心切的人,只好将儿子痛责一番。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蒋介石整天走南闯北,不考虑这个。可是他娘王采玉不能不想。
结婚这么久了,还没报上孙子,老人家自然是着急。
他蒋介石不肯回老家,那么老太太只好带着儿媳找到上海来了。
蒋母为抱孙子竟然以死相逼,再加上好友林绍楷好言相劝。蒋介石无奈只得与妻子同枕共席。
1910年(清宣统二年)农历三月十八,一个壮实的男婴在丰镐房呱呱坠地。这年,蒋介石24岁,毛福梅29岁,结婚已将近10年。
喜报飞到日本,做了父亲的蒋介石也大喜过望,蒋母通过族辈并征得蒋介石同意,给孩子取了个寄托厚望的名字——建丰(即蒋经国)。
蒋介石觉得有了孩子,天地也宽得多了,蒋氏有了后代,老母有了慰藉,妻子有了寄托,他的责任也轻了许多。
第二年夏天,在蒋经国出生15个月的时候,远在日本北海道的高田野炮兵第13团士官候补生蒋介石风尘仆仆赶回溪口来探望新生儿子。
天伦之乐,舐犊之情,使毛福梅激动得如醉如痴。只可惜好景不常,蒋介石在溪口只住上三宿便急急赴沪,参加起义去了。
后几次返回家中每次都是带新的夫人拜见老夫人而已。
辛亥革命那年,蒋介石纳出身寒微而容貌出众的苏州女人姚冶诚为妾。蒋介石公然把小妾带回老家,深受传统影响的毛福梅也不以为意,认为男人娶小老婆,早已见怪不怪,甚至待姚氏如姐妹。
蒋介石的养子蒋纬国4岁半那年,随蒋介石回到奉化溪口,交由姚冶诚抚养。他称姚氏为“养母”,称毛氏为“娘”,称王太夫人为“祖母”。姚氏没有文化,心地却善良,视纬国为亲生儿子。蒋纬国成人以后,也视姚氏为生母一般。
毛氏为蒋介石侍奉老母,教养经国;姚氏为他抚养纬国,一妻一妾皆职有专守。
毛福梅与蒋介石:她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为他生下唯一的骨肉,却成了蒋介石义姐1921年4月4日,蒋介石给毛福梅的兄长写了一封信:“……吾今日所下离婚决心乃经十年之痛苦……高明如兄,谅能为我代谋幸福,免我终身之苦痛。”这表明,他离婚的决心已无可动摇。
1921年6月,蒋介石的母亲病逝,同年11月28日,蒋介石办完丧礼,在母亲生前常坐的佛堂里,召开了家庭会议。
他拿出事先写好的纸片,流着眼泪,带着颤音开始宣读,这表面上是蒋介石写给经国、纬国两个儿子的信,实则是他宣布离弃毛福梅的一封休书:“余葬母既毕,为人子者一生之大事已尽,此后乃可一心致力于革命,更无其他之挂系,余今与尔等生母之离异,余以后之成败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而再有波累……今后(既与家人脱离关系)可无此念,而望尔兄弟二人,亲亲和爱,承志继先……特此条示经纬两儿,谨志勿忘,并留为永久纪念。”
说穿了,蒋母死了,蒋介石已无顾忌地休了毛福梅,与相爱的陈洁如正式结婚。蒋介石献身革命,需要一个新女性做老婆,毛、姚两氏实在也上不了台面,他休妻出妾自然也就理直气壮了。
蒋介石与陈洁如婚后第三天,就带她回溪口老家拜见原配毛福梅。毛陈相见,即以姐妹相称,陈洁如对毛福梅也是十分尊敬和恭谦,自觉以秘书的身份随侍蒋介石左右。毛福梅以不变应万变,对陈洁如也十分礼让。
然而几年之后,蒋介石的场面更大,爱上了更新而又更出众的女性宋美龄,又要与陈洁如离婚,也更理直气壮了。
奇怪的是,他不向陈洁如提出离婚要求,而骗她出国,然后不承认跟她结过婚。
蒋陈之间的明媒正娶既可否认,则因蒋陈婚约而与元配毛氏离异一事也不存在,于是1927年蒋宋联姻,又必须兴师动众与发妻毛福梅再离婚一次。
1927年八月,蒋介石第一次回家乡正式向毛福梅提离婚。她没答应,离婚意味着被抛弃,成了弃妇,那样会比独守空房难堪一百倍。
她说:我不管你出去纳妾找女人,但是我不离婚。
他要结婚的对象是宋美龄,宋氏家族三姐妹之一。
僵持不下,毛福梅坚决,蒋介石也坚决,各自出动了亲戚朋友劝说,最后的结果是,毛福梅同意离婚,条件是离婚不离家,毛福梅依然是这乡下老宅的主人,任他在外面的世界翻天覆地,她独守这一隅。
没有了婚姻束缚的毛福梅,将全部精力放在对儿子蒋经国的培养上,闲暇的时间,她开始信佛,仿佛只有那一声声悠远的木鱼声,才能涤荡心里的苦涩和无奈。如果生命和情感一开始就如此虚空,也就不会植入这许多的烦恼。
离婚后第二年,蒋介石带宋美龄回老家祭祖,毛福梅和宋美龄不可避免的面对面。对这一系列变故,她没有闹也没有冷漠相对,毛福梅拿出的是原配的大度和大气,尽心招待宋美龄。
毛福梅与蒋介石:她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为他生下唯一的骨肉,却成了蒋介石义姐当贵气雍容的宋美龄踏进家门,两个女人对视,微笑相对,心里却千差万别。宋美龄气质高雅,华彩飞扬,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得意非凡。毛福梅温和内敛,浑身静气,没有被爱的光芒,亦没有满身的珠光宝气衬托。
瞬间的茫然之后,毛福梅反倒平静,也只有这样的女人,才可以伴在他的左右吧!
这也是她无可奈何的选择,微笑面对,总好过怨恨的局促,因为,无论如何,她也改变不了这结局。宋美龄是名正言顺的蒋太太,是蒋介石此时眼里心里唯一的人。
宋美龄给毛福梅带了贵重礼物,毛福梅亲自下厨,给宋美龄和蒋介石接风,无论心里如何暗潮盈动,表面上春风化雨。她使出看家本事,做很好吃的家乡菜,她不辞辛劳,将他们住的房子收拾干净,她做这一切的时候,就像在迎接两个比较重要的客人,自己,才是这里的主人。
毛福梅对宋美龄一直尊重,和平共处。也教儿子蒋经国敬她。她虽然没有文化,却并不狭隘。
此后余生,毛福梅一直居住在蒋家老宅,她和蒋介石之间的维系,是蒋介石每年回乡给母亲扫墓,还有一个重要的纽带就是儿子蒋经国。
蒋介石很注意培养蒋经国。蒋经国一直跟着母亲毛福梅生活在溪口老家,后来他长大了要读书,便有蒋介石安排他去上海,然后又去苏联。
与儿子关山阻隔,与丈夫婚姻离散,毛福梅只剩了孤影相伴,她依旧每日念佛拜菩萨,曾经求菩萨保佑丈夫高中,如今求她保佑儿子平安。
她不知道蒋介石已经发迹身居高位,她也不知道蒋经国学业如何。
十三年后,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带回了妻子、女儿。一踏上国土,便迫不及待奔赴她而来,见了阔别13年的儿子。一时悲从中来,满肚子心酸,哽咽得流着眼泪,半天说不出话来。好一会,才破涕为笑。搀扶起跪在她膝下的儿子和洋媳妇,把孙子紧紧地搂在怀里,热泪直流。
这一生,终是有一个男人,甘愿万水千山奔赴她的怀抱,为她牵肠挂肚。这个男人,身上流淌着蒋介石的血。
儿子和媳妇在苏联结的婚,没有举办婚礼。她是一个很传统的人,非常崇尚封建礼教,坚持要为儿子、媳妇补办婚礼,而且要按旧式婚礼的仪式行事。
蒋介石拗不过她,只得依从她的安排。于是,她让人给蒋经国赶制了长袍马褂,让新娘戴上了凤冠霞帔,在家里举行了隆重的拜堂仪式。
她与已离婚的蒋介石,并排坐在披着红毡的太师椅上,接受儿子、媳妇三拜九叩的大礼,平时脸色苍白的两颊泛出难得见的红晕,她看着儿子媳妇,眼角泛着泪光,那么美好的婚姻,那么天地契合的完满!
婚礼举行完毕,蒋经国奔赴抗日前线,带走了妻女,蒋介石回到他的蒋公馆,窗前的喜字,满室的漫天红色还在,毛福梅的屋子,又空。
毛福梅与蒋介石:她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为他生下唯一的骨肉,却成了蒋介石义姐1939年12月12日,日本军机大举轰炸其浙江奉化溪口的故居,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躲避不及,被一面倾倒的土墙压倒,当场被土墙及弹片伤及,肚破肠流,气绝而亡,享年58岁。
她一个人,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孤零零去了另一个世界。
蒋介石接报后即以特急电报通知在江西的蒋经国,说:“顷接张恺电称,家中被炸,尔生母无踪,恐有不测,将生亦受伤,希即请假回家,照料理一切为要。”
蒋经国日夜兼程赶回家,也只来得及见母亲面目全非的遗体,想想不久前的喜庆婚礼,想想她将他搂在怀里激动到哽咽,如今,天人永隔,人间再没这个女人的笑容和怀抱。蒋经国痛不欲生,怒写四个大字:以血洗血!以示为母亲报仇的决心。
过了几天,溪口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前来送殡的有一千五百多人。这次葬礼很特别,不发讣告,也不在报纸上发表消息。因毛福梅的身份很难说清,弄得不好,使蒋介石难堪。
因为她身份特殊,离婚后已经不算蒋家人,所以墓碑上没有出现一个蒋字,仅刻有:显妣毛太君之墓儿经国敬立。
1940年蒋经国在江西赣州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蒋母毛太夫人追悼大会”,还在赣江建造了一座“忠孝桥”,以为纪念。
1945年1月14日,蒋经国在写给蒋介石的一封家书说:“儿此次在渝得与大人谈及家事,心感欢乐,但在离渝之前二夜,当拜读大人在儿日记本上批示之后,心中未得一时安宁,且曾痛哭数次。儿回国以后第一次哭泣,是在杭州初次拜见大人之时。第二次是在溪口家乡当儿生母罹难之日……此次受大人之感动而数次流泪,乃第四次也。”
毛福梅与蒋介石:她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为他生下唯一的骨肉,却成了蒋介石义姐1949年,蒋经国在离开大陆前,曾最后一次来到毛氏墓前,依依不舍。此后,关山永隔,再没回来看过她,为了顾及宋美龄的颜面,只用写日记的方式怀念其母亲。
十一年后,她终于以蒋母王氏义女的身份进入《溪口蒋氏宗谱》。
她的名字终于写进了蒋氏族谱,却是以蒋介石义姐的身份。她的确是一颗福星,但幸福却永远是留给别人的,她也没有福寿无双,贵不可言,一生都在成全别人。休书,离婚,一次又一次为别的女子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