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的悲剧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也是一部将人情世故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小说。书中的世态炎凉描写得淋漓尽致,戳破时给人已一种深刻思考的感悟。曹雪芹潦倒一生、倾其一生写出的《红楼梦》,即使摘些片言只语,也足够我们用一生慢慢深思、细读。小说中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起时仿佛身临其境于小说之中,而书中里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红楼梦》一书中的精髓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书中后四十回里,写得最精彩最动人之处或许就是黛玉之死。香魂一屡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那个时辰。当隐隐约约音乐伴随着黛玉的魂魄逝去的时候,大观园惟有竹捎风动、凄清的月影默默相送,这份凄凉和冷淡,真是应了当初黛玉与湘云在中秋夜里所吟的对子了。 其实综观全书,从贾母对宝钗态度的逐渐升温,和宝钗精于世故、沉稳老练的为人中不难看出,宝玉和宝钗的婚姻进程早已是大势所趋。而从黛玉的性格和她的处境来看,其为爱徇情、香消玉陨的结局,也是其必然的归宿。围绕着黛玉的死,从书中贾母对黛玉态度的描写可看出,这是与整个大家族的颓势有着必然的联系。家族的利益决定了贾府的选择,因为黛玉从不曾劝宝玉去立身扬名,如果宝玉娶黛玉为妻,只会助长宝玉离经判道的趋势。所以说贾母的无情是整个封建婚姻制度使然,贾母的选择来自对繁荣和重振大家族的需要;贾母的行为也成为了当时社会封建专制制度的代表。
黛玉是一位集美貌、灵性,才华于一身,纯真率直的女子。在她清高傲慢的性格中,其情感世界容不得半点污秽杂质。由于其父母双亡,不得已寄人篱下的处境,促成了她谨慎小心、敏感多疑的性情。这给她与宝玉的爱情发展,无意间设置了重重的障碍和情感迷雾。在书中,宝玉有多处要向她表白的地方,每每都是到了关键时刻,心口难开。或是因顾及了黛玉的小性子,不敢轻易造次。或是因话语唐突,惹恼了黛玉薄面含嗔,再不敢冒昧亲近。书中的黛玉深爱着宝玉,她的情感世界是专一的、多恼的、而且爱吃醋易伤心,在与宝玉感情缠绵曲折的发展中悲叹哀伤、哭哭笑笑,使原本娇弱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她情感世界的起伏直接关系到她的健康,而她的性格和身世又直接决定了她的命运。最后小说结尾是黛玉焚稿断痴情,含恨而死。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她一直牵挂着宝玉,用自己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而离世。但只有这样的死去,才可凸显宝黛二人泣鬼神之恋情。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让人感觉这是一个跨越无数时空的、恒久的悲剧性人物“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让你为她尽情的感痛伤心,耿耿而不能忘怀。
宝黛的悲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自生的悲剧,人世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心灵,是为虚幻的,另一个是现实,是真实的。人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常常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这也是人生的悲剧,因为人生注定只能二选一,而无论选择哪个就意味着放弃另一个,都是悲剧。所以一定要懂的区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两者关系,不要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浅谈红楼的悲剧
1524524 -- 唐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