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碎碎念

“我命由天不由我”

2017-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贺小安

看了一篇文章《这就是阶层,你根本不知道世界有多残酷》,文章里描述的所谓阶层,让人看了心寒,不可否认,这确实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现象。

让我想起了上学时政治课学习的所谓方针"先富带后富",思想是好的,理念很高大上,甚至理论上也是成立的,但却忽略了最最重要的一点,执行的人。请问你们家比别人家富裕了,你会冒着一点点周围本来的所谓穷人有一天全都比你富有的风险,而帮助他们致富吗?这是赤裸裸的现实,是人性的弱点。我承认,如果说力所能及,不损害任何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我也只会帮助偶尔几个看着万分顺眼的人,那些个路人甲乙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总之,我只是个俗人,资源就那么多,别人多分了,我的就会少。这不是自私,而是每个俗人的眼中都存在的"我"与"非我"的分别,只有圣人才将所谓大义放在自己的前面。

不得不承认,家庭条件的好坏可以影响一个孩子最初所能获得的资源多寡,但其实上天是公平的,那些因家庭条件好而资源富足的孩子,面临的是同样多让人堕落的诱惑的考验。文章接近结尾处提到了《爆发》中的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改变了世界。或许作者引用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只有那7%的人可以打破阶层的壁障而有所成就,但我却想到了另外的一句传唱已久的名言"富不过三代"。人生如果真的能用一些调查数据来预测,年轻人又如何憧憬未来?

《眨眼之间》就充分阐释了所谓数字,所谓调查,所谓实验给人们带来感官的偏差。个人认为,阶层当中的马太效应并没有说服我去相信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是必然趋势,而非努力可以打破的观点。或许这里所谓的"努力"只是一味埋头苦干,而少了一点"创新"的灵性在里面。

 说个高中时候的事儿,一整节自习课,我整理抄录的二十几页的笔记,后桌的同学一直在聊天,而聊天围绕的内容刚好是羡慕我和班上另一位同学没有他们刻苦却比他们的成绩好。或许一我和另位同学在班级的表现,会给别人造成这样的误会吧。我不爱听课,对于我来说,老师讲课比催眠曲更能有助于我的睡眠,没办法啊,只能投身于自学事业。我比较擅长的是将知识点整理记忆,用好看好用的笔和本子调节心情,一遍一遍的抄笔记,将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一本笔记本,再缩减到十几页,最后缩减到一张A4纸,考试前看一遍就OK了。至于做题,一个类型的题做到会,再遇到这种题可以直接跳过,至于练习册,更是只捡吃不透,记不住的章节做。另外那位同学是典型的聪明偷懒,数学计算题从来都是只写最后答案,中间步骤直接靠脑,但这样一来,所有的作业人家相当于做了两遍,一遍是课后做的,一遍是上课讲题前想的,每次做题都是脑力计算的一场考验。反过来后桌这位同学,买了很多课外练习册,会做的工工整整写好,不会的空着,老师讲作业时将标准答案抄上,笔记也永远是详详细细的厚厚一大本。起早贪晚这件事就比我和那位靠脑子计算的同学做的好了太多,因此,他是比我们要辛苦用功,但是成绩却不理想的。

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流水账下来,只想说:得到的不一定能和付出的相匹配,但是和你付出的绝对值,一定是能对上的,所以不要过早的给任何人的人生下结论。只要肯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