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几本书

2016-04-27  本文已影响48人  RainaL

花了8天时间看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结网》《启示录》《用户体验要素》4本书,这几本书让我对“产品经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从苏杰的文风可以看出来,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亲切、关怀、谦虚、还有一点幽默。他在书中介绍了他从业三年的经验,这些经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两年的工作。如果我们在需求评审方面做得更好,也许我的第一个项目就不会因为延期错过市场机会而失败告终。如果团队之间的沟通能够更“敏捷”……虽然我从事的是游戏行业,但是我发现有很多经验是互通的,特别是在游戏产业化的这些年。

这本书在“需求”方面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们过去几乎从不做用户调研,我们似乎一开始就很了解我们的用户(玩家),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在游戏设计上,我们更多的是考虑核心玩法和体验,我们给用户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满足用户需求(游戏可以满足用户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的同时也为用户创造需求(不断引导和激励用户有更高的追求),这难免有点站得太高和过于自我的感觉。如果我们能够更“接地气”地了解我们的用户,我想在游戏设计上会有新的启发。

除此之外,这本书给我一种“我能够成为很好的产品经理”的感觉。不得不再说一次,苏杰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结网》

《结网》介绍了互联网产品从概念到发布的过程,还包括产品上线后的运营,作者分享了做产品每一阶段的经验、思想和方法。这些经验、思想和方法很值得在实践过程中仔细体会,并且时刻用来提醒、提示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这本书让我最为印象深刻、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产品的价值。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要确定产品的“概念”是否具有价值。有时候我们脑门一热想到某个创意(概念),就二话不说地去想怎么去实现,到最后却发现这个概念毫无价值。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想到如果把Chrome的LastPass插件应用到手机上,将会是多少“忘记密码”的用户的福音。然后我想到这个想法应该怎么实现,甚至想到在手机上要怎么操作。第二天我一搜索,发现原来这个想法早已被实现了,而且比我的想法要成熟多了。

确定了概念是有价值的之后,还需要经过层层过滤,试着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哪些用户可以通过产品收益,他们是男是女,年龄多大,有多少人?
  2. 这个产品概念为它的目标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3. 产品所实现的价值如何传递给用户?
  4. 如何建立和维护产品与每个用户之间的关系?
  5. 能获得收入吗?
  6. 实现这个产品概念,有哪些核心资源是已经具备的,哪些是欠缺的?
  7. 需要完成哪些关键任务才能达到里程碑?
  8. 需要外部的合作伙伴吗?
  9. 上述问题共涉及哪些成本?

这些问题让我认识到产品在战略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这让我对产品有了更现实的看法,就好比“生活不只需要诗和远方,还需要柴米油盐。”

《启示录》

看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结网》之后,再翻开《启示录》,感觉对“产品经理”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作者总结了他20多年的软件产品管理经验,他的这些经验让我明确了产品经理工作中的一些原则。

  1. 产品经理的职责是探索(定义)有价值的、可用的、可行的产品。
  2. 从产品价值出发,确定产品原则(决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哪些原则是根本的、战略性的,哪些是临时决定的、战术性的)。
  3. 从用户出发:通过特约用户、用户参与原型测试等途径明确产品的需求,验证产品的创意;定义人物角色,作为决策的依据。
  4. 使用原型:产品经理能更深入地定义解决方案,产品团队能直观地认识产品的设计思路,用户可以参与测试。

《用户体验要素》

在看这本书之前就通过其他途径认识到用户体验要素的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五个层面的定义,以及怎么运用这五个层面进行产品设计。

这五个层面帮助我在产品经理的职责和产品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战略层需要我们确定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这是之后每个层面建设的基础。把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转变成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就形成了范围层,这需要我们分析用户需求,将用户需求转变成产品需求。然后我们将产品需求通过一种能够被用户理解的方式构建成一个整体(概念结构),形成结构层品。根据战略目标,进一步提炼结构层中的需求,确定界面外观、导航和信息设计,就形成了框架层。最后通过合理的感知设计,使产品能够被用户感知,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就形成了表现层。虽然从结构层开始,更多的是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的工作范围,但是结构层、框架层和范围层建立在战略层和范围层之上,上下层面之间需要保持一致性才能使产品始终忠于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