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主义:21世纪最大的陷阱

2020-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染西窗

2020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耶鲁法学院教授Daniel Markovits去年出版的新书《Meritocracy Trap》(《精英主义陷阱》),读这本书的时机正好赶上我从大律所跳槽换工作,书中的数据和理论句句照进现实,仿佛是恰好而至为我敲响的警钟,有种魔幻之感。

精英主义也可以叫择优主义。顾名思义,择优就是挑选一个系统里面最优秀的那群人,然后满足这个标准的人才能被称之为精英。那贯上了“主义”这两个字,就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总体的价值观,是慕强和择优的。优秀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满足他人的崇拜,才完成了社会的对一个人的期许,才能被定义为一个成功的人。

这套价值观好像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也很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那一套,也基本可以囊括当代社会的一个主流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被精英主义替代掉的价值观就是中世纪/农业社会时期的贵族主义和血统制。相比起出生即决定命运的那个落后的年代,当代社会精英主义的价值观,其实就是在说,命运天注定,缘分靠打拼,你的血统无法决定你的一生,但是你的努力可以。

听起来好像很励志,但《精英主义陷阱》这本书传递的却是一个很残酷的结论:精英主义正在摧毁美国社会,创造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尖锐的阶级对立,让不同财富阶层的人彼此隔离、甚至仇恨。更可怕的是,这种系统在不断的自我循环固化,整个美国社会已经几乎没有任何阶级流动性可言。如果我们不做出什么来改变这套体系的话,仇恨和对立只会增加,而每个人的生活都会越来越辛苦。

理解这个结论,需要先勾画三种社会现实:精英是怎么形成的?成为精英以后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没能成为精英的人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一、精英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是精英?单纯从收入阶层来看,一个完成学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想要跻身前10%的收入水平,基本上只能从事几种固定的高薪职业:医生、律师、金融、咨询、审计、IT。

那如何进入这些行业呢?年轻人必须要先受到良好的教育,面临从小到大的疯狂竞争。在美国社会想进入名校,其实早就不仅是单纯个人能力的竞赛,而是整个家庭资源的投入。

如果说五十年前,美国社会经济的运转模式是资本、土地、机器、人力,现在基本上唯一重要的资源就是精英们的头脑。家庭成为了新的工厂,负责生产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

在这个时代,培养出一个精英后代需要什么?


原文详见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