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教学笔记3】《有的人》课堂实录

2023-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师:回顾前面几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鲁迅。鲁迅在文学大家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到《有的人》,齐读课题。

生:(⻬读)

师:看一看这篇诗歌,写了什么?怎么写的?(顺序、精彩)为什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法)。

师:解读题目,你获得什么信息?

生:是写人的,可能表达对鲁迅的纪念。

师:明确了对象是鲁迅,体裁是什么?

生:诗歌

师:诗歌体裁,和其他的学习方法不一样。需要反复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意境的深邃,情感的深厚,思想的深刻。第一小节讲的什么?

生:写了有的人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有的人虽死犹生。

师:后面各小节的内容?

生:行尸走肉是指把别人当奴隶的人,想“不朽”压迫别人,人⺠会把他们摔垮;虽死犹生的人把自己当牛⻢,甘当野草,充满奉献精神,而人们终将会记住虽死犹生的人。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后,我们看到课前的提示,勾出你获取的信息。

生:(⻬读题目,勾出要求)

师:这里提出了几个要求?

生:首先要有感情的读,体会感情,其次是要明白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任务一,体会感情。任务二,鲁迅是_______的人。这两个任务有没有关联?

生:可以通过感受到的情感体会出鲁迅是怎样的人。也可以是理解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会自然产生某些感情。

师:题目里有“纪念鲁迅”,说明情感是褒扬的。请找出赞扬鲁迅的诗句,并赏析写法:作者是怎么写出这种赞扬的?

生:(勾画批注)

生:第一小节通过对比,体现出鲁迅的伟大。 最后一小节,“下场”说明对行尸走肉的人的批判,而“抬举的很高”,体现对虽死犹生的人的赞扬。

生:我还看出了节与节之间有对比,而前面和后面也有对照。比如,第三小节里“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就体现出第一小节虽死犹生的人的坚定、无私奉献。

师:谁能来具体说说第一小节?

生:第一节前两句体现对前一种人的轻蔑、鄙夷。后两句体现对后一种人的肯定、赞美。

生:第六小节里“春⻛”、和“野草”我觉得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鲁迅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想刻入石头”、“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体现对前一种人的鄙夷和讽刺。“刻”和“吹”这两个动词的对比,也体现出

  鲁迅精神的无处不在,充满了生机活力。

生:第四小节也是对比,体现了行尸走肉的人对别人的压迫,而后两句体现另一种人为他人做贡献,为人⺠谋幸福的高尚品质。

生:第三节里的“不朽”体现出讽刺意味,而后两句中的“火烧”更是体现鲁迅的无畏精神。

师:现在请你带着对行尸走肉般的人的讽刺、鄙夷,对虽死犹生的人的赞美、肯定,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诗歌。

生:(朗读)

师:把自己当作作者,鞭笞和鲁迅作对比的人,歌颂鲁迅,对于前一种人的死是咒骂、痛恨,对后一类人的死应该是惋惜、充满怀念。再读。

生读。

师:昨天晚上关于鲁迅的一组拓展文章,读了有感受的人站起来,说一说,对鲁迅还有哪些认识?用一个词或短语表达。

生:平易近人

生:幽默,有趣

生:弃医从文,爱国

生:文学成就高

生:冷静

生:无私无畏

生:伟大

生:慈祥

生:忧国忧民

……

师:我们通过教材学习和拓展阅读,对鲁迅已经有了很丰富的认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共读他的作品《朝花夕拾》,进一步理解鲁迅的伟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