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郁中走来,向幸福进发

2022-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素素1

       色彩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只不过大家将自我情感投射于色彩而已。之所以选择《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是因为我相信蓝能代有着我曾经走过的十八年。
        第一次对蓝有着深刻的印象,是六岁那年,父亲从内陆开了很长时间的车,或许有十多个小时,到了海边,才发现海不仅在于无边无际,在于水天一色,更在于它蓝得纯粹、蓝得精致。

      从那时起,我就想自己如果有文采,一定要将此时的心情记录。不过,从六岁至十八岁,我迟迟不能动笔,关于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偶然,在书店里发现玛吉@尼尔森的《蓝》,瞬间如同电击,它仿佛将我多年掩埋心中的秘密暴露于阳光之下。从书店回到家中,我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步速完成,但我深知,对于这仅有4.7万字的薄薄之书,我即使以全神贯注的姿态去赏析,至少也需要三天三夜。
     《蓝》与其说是主题阅读,它承载着240段与蓝相关的诗思哲理,不如说它是意识的遨游,我不知道其他读者如何将自我融入这个神奇而有趣的色彩中,反正我一边在看书,一边听着激昂的音乐,寻求生命之外的意韵。

      读者往往不喜在一部作品中过多地引用其它作者的文字,但对于阅读《蓝》的读者,却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玛吉@尼尔森大量地引用了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的论述,以至我们无数次中断阅读,去在他人的作品中寻求蓝的本来意义。不过,这样的阅读体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能让读者更深地理解玛吉@尼尔森的爱与信念。
      看见的都是命中注定,正如手中的《蓝》,提及了歌德、维特根斯坦,在某些时刻走近了蓝,但永远是在“走近”,而非“占有”或者“控制”。作为世界、宇宙的眼睛,蓝虽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我们却无法用语言去记录它,用音乐去追逐它。     

       生于天地之间,我们更愿意顶天立地,有一番作为,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生命状态,甚至最好的生命状态却是喃喃自语。像玛吉@尼尔森这等的天才作者,注定不愿意在喧哗中谈论着身外之物,只会在自我营造的空间中做着永不苏醒的梦。她有选择读者的权利,读者也有欣赏的自由,遥远的关联是否会发生,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无须答案的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