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小火慢炖&大火煸炒

2022-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启辉教书匠

      最近内驱力这个词比较火,有时候家长直接问询是否有办法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貌似有了办法后,咔咔那么几刀,就将内驱力拿下,然后可以高枕无忧,安然睡下。

      哪有那么容易啊!教育这件事从来就不是个轻松活,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快餐时代,让我们做什么事都希望短平快。

      学习的内驱力背后至少有下面三个核心要素:胜任力、成就感、自主性。

01  胜任力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将这概念延伸到学习,那就是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的能力特征。

      与我们的经验感知一样,我们很少看到一个平均成绩以下的孩子有比较强的内驱力。一而再再而三地挫败还能拼命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说不能胜任学习去谈内驱力有点奢侈,像打不死的小强那样咬牙不放弃就不错了!尤其是社会、学校、家庭都喜欢比较的氛围下,学不好哪来的勇气和动力?

      好就好在多元智力理论给了我们新希望,除了和学习强相关的言语和数理逻辑外,人类还有其他领域可供发展。比方说,有人读书不行,人际智能强,混社会没有问题。

02  成就感

      成就感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即愿望与现实达到平衡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

      一个人有胜任力不见得一定有成就感,就像一个人聪明但他意不在此(学习),所以即便聪明也不见得有愉悦和成功感。

      还有一种情况是,即便他用心学习,成绩也还不错。但是,假如父母有高期待,因为够不着父母的期许,于是批评、指责、否定太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体会不到愉悦感和成功感,学习的劲头上哪儿找?也就是说,内驱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有一定的积极体验伴随。

03  自主性

      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按自己意愿行事”包括:自由表达意志,独立做出决定,自行推进行动的进程等。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从定义来看,自主性是内驱力的核心要素。它与控制型父母的教育是相悖的,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控制,孩子就不会产生内生动力。这样说,并不是说不管孩子,而是强调“管是为了今后的不管”,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管,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放手。“他控”下的孩子就难以产生内驱力。

      分析完,父母就要觉察一下,自己是否阻碍了孩子的内驱力的发展?不愿意欣赏肯定孩子的父母,给不到孩子成就感。控制型的父母挫伤孩子的主动性。至于胜任力,一部分靠父母遗传给他,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激励孩子实现自我突破。想想这几个方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从小陪伴,小火慢炖出来的。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