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

写信,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交流方式。 因为我是一个笨嘴拙舌的人,在语言交流时经常词不达意,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让人误会。惟有写信,才能正确无误表达我的内心世界。
刚上初中那会儿,经常看见有些城里同学收到小学同学的来信时脸上洋溢出来的那种幸福和骄傲让人羡慕,感觉他们特有份儿。有时候也期盼自己能收到一封信,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会窃喜不已。可我的小学同学全部都是一个村的孩子,放学回家,打猪草、割兔草、煮饭等帮家里做家务活都搞不赢,哪还有什么闲工夫来写信哦,更别提叫父母拿出多余的钱去邮局买邮票、信封,寄信。所以,初中三年,我未曾寄一封信出去,当然也没有收到一封信。
到上高中的时候,笔友突然就风靡了整个校园,写信居然就成了我们在学校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我第一个笔友是通过一本名叫《职高生》的杂志社介绍上认识的。当时,该杂志社要通过学校对笔友双方的身份进行核实后,再由杂志社将双方的通信信息寄出方能通信。依稀记得,该笔友是来自宜宾市高县职中的一位姓高的女同学。第一次收到高同学的来信时,把来信偷偷地拿出来看了又看,几乎都要把内容背了下来,不停的给同学唠叨笔友的情况,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和未曾谋面的高同学通了将近三年的书信直到因她家庭变故而无法联系为止。后来,班里男女51个同学有通过杂志社的、广播电台等等渠道都陆陆续续的都交到了笔友。
职高毕业就工作了,单位里基本都有电话联系了,有什么事直接一个电话就搞定。只是我从来就不曾煲个电话粥,朋友们为此还经常笑谈我,说打电话三言两语就挂了,没一点情调。写信,就很少了,只是每逢大节我还会给朋友们寄明信片送去问候。后来,有了bb机、有了手机,直接用短信送去问候。写信也基本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只是还常常想写信,却没有收信人的地址了。再后来就直接聊QQ,发邮件送祝福,虽说QQ、发邮件很方便,但始终找不到写信、寄信、等候回信的那种感觉和心情了。
今年儿子在异地求学,希望能和他每周都以书信的方式来交流联系,他像看大猩猩一样觉得不可思议,以打电话、视频、微信交流联系方便为由拒绝了我。
但是,我始终认为写信是交流感情、心得、见解、的绝佳手段,是人与人之间感情寄托的最好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