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互联网管理学研究

“互联网+”1篇

2017-03-23  本文已影响1132人  繁华小宇宙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1]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互联网+”概念的中心词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计划的出发点。“互联网+”计划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来表述。一方面,可以将“互联网+”概念中的文字“互联网”与符号“+”分开理解。符号“+”意为加号,即代表着添加与联合。这表明了“互联网+”计划的应用范围为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产业,它是针对不同产业间发展的一项新计划,应用手段则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联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完成产业升级。互联网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传统产业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试图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2]

概念提出

互联网+李克强(4张)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3]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3-4]

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可见其重要作用。[5]

马化腾(4张)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建议和看法。他呼吁,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6]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3]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在举行“互联网+”的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

基本内涵

“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正因为此,“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主要特征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

二是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UGC,例如卷入式营销,例如分享经济。

五是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六是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互联网+”的消费模式新常态

对于消费模式的内涵,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人们的消费模式很大程度受所在的社会结构的制导。通过模型测算,他指出,越是多元化的社会,越容易接受新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周叔莲教授指出,消费模式主要指一定时期的消费特征,包括了消费内容、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消费方式、 消费爱好和消费趋势在内的深邃内涵。文启湘教授认为,人们的消费模式是指一定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居民的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消费方式等的规范、 数量和发展趋势等。周殿昆教授探讨了适合国情特点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国家消费模式。他指出,为突破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高速增长的 “两难困境” ,我国应该选择以公共消费为主体的 “健康—集约型” 国家消费模式。总体看来,消费模式主要包含了人们的消费关系和行为方法,从总体上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内容、 基本趋势,既指导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又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社会价值判断;消费模式不仅反映了消费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反映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准则。实践表明,互联网大大拓展了全社会沟通活动的空间,极大地变革着人们的消费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消费模式,对商品生产、 市场流通、 经营销售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合成了消费模式的新常态[7]

(一)满足了消费需求,使消费具有互动性

传统消费模式与商业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与需求在时间和信息获取上的非同一性。在传统消费模式中,供给方依照自身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理解,自行设计制造商品和服务,通过各种销售渠道达到消费者手中。在传统模式下,消费者是商品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同时因为技术、 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供给方很难满足需求者的个性化需求;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为各种类型商业机构,商业机构充当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中间枢纽。 但在 “互联网+” 背景下的消费模式中,互联网为消费者和商家搭建了一个快捷而实用的互动平台,供给方直接与需求方打交道,中间枢纽环节被省去,供给方与需求方直接形成了消费流通环节,同时互联网使得个性化“私人订制” 成为可能。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直接将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给供给者,能够亲自参与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中;生产者则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外形、 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提供个性化商品。“互联网+” 间接上促进了消费个性化趋势的形成,消费者成为了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出发点与归宿,与生产有了直接紧密的联系。这种互动性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代表着未来新经济和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7]

(二)优化了消费结构,使消费更具有合理性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地区甚至全国同时追求千人一面的产品和服务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屡见不鲜。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虽然对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当规模化生产愈演愈烈时,产能过剩就不可避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对特色化、 趣味化的需求更加强烈,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消费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消费者置身于资源丰富的网络世界中时,不仅仅能够借助于互联网的特点进行方便快捷的消费,同时互联网购物本身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消费借助于互联网的各种创新特点,使得消费者能够体验到与传统消费模式截然不同的感受,体验消费过程就与消费本身融为一体,体验中有消费,消费中蕴含体验。互联网逐渐培养了消费者享受快捷选择、 快捷支付的舒适性,消费者也就逐渐习惯于互联网所提供的 “唾手可得” 和 “无所不及”的精神享受。这种传统消费模式不能提供的体验使得消费已经进入了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的新阶段。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空间分散、 时间错位之间的供求匹配,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供求双方的福利水平,进而优化升级人们的基本需求[7]

(三)扩展了消费范围,使消费具有无边界性

传统消费由于时间、 空间限制,在消费内容、 消费时空上都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互联网消费由于成功运用了互联网技术,使得传统消费的时空限制趋于消失,形成了一种无边际消费模式。首先,消费者在商品服务的选择上是没有范围限制的。当前各个电商在互联网上销售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特别是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个性突出的非标准化产品,如图书、 影视、 音乐和游戏等。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背景下,互联网能够以无限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互联网消费突破了空间的限制。随着互联网在全球普及范围的逐步扩大,消费者能在世界各地购买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服务,互联网提供了超越国家和地区边界的能力,互联网消费没有了边界限制;再次,消费者的购买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包括商品搜寻、 支付手段等在内的各种消费支撑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能够满足当前消费者方便快捷购物的需求;最后,互联网提供信息是无边界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类型信息排山倒海般地被消费者接收到,信息的传播同样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同时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消费习惯等微观信息也被归纳统计,生产方更能借助于这些数据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消费信息在生产与消费方的充分流动促使整个互联网消费稳步健康发展[7]

(四)改变了消费行为,使消费具有分享性

AIDMA 作为分析消费者行为传统模式理论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最初接触到商品到最终完成购买将经历五个阶段:A(Attention)诱发注意;I(Interest)激发兴趣;D(Desire)形成欲望;M(Memo-ry)产生记忆;A(Action)促成购买。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该理论已经鞭长莫及了。 AISAS 理论能更好地诠释在 “互联网+” 背景下消费者购物的行为模式。 新消费行为模式 AISAS 与 AIDMA 相比较,在前两个阶段基本相同,但从第三个阶段开始就出现了变化。 新行为模式在第三个阶段变为了 S ( Search ),即消费者在互联网背景下主动进行商品服务的搜寻,第四个阶段为 A ( Ac-tion ),即采取购买行为,最后一个阶段变为了分享即 S( Share ),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也成为了自媒体的代言人,能够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信息,能够将自身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体验与其他人分享。基于 “互联网+” 时代特点而重新构建的 AISAS 模式强调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着重突出了信息获取和信息分享环节。正是因为消费者自主 “搜索” 和 “分享” 行为的普遍,所有的信息将以互联网为中心聚合扩散,产生成倍的传播效果,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及信息收集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这就使得消费者能直接接触到网络中由其他消费者分享的商品服务的各式各类信息。 在电子产品、 汽车、 化妆品和一些奢侈品领域,互联网已经是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的首要来源。 网络的日趋普及,带来了全民传播、全民分享消费信息的趋势。互联网的时效性、 综合性、 互动性和使用便利性使得消费者能方便地对商品的价格、 性能、 使用感受进行分享,消费者 “货比三家” 的困难程度被大大降低。这种信息体验对消费模式转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7]

(五)丰富了消费信息,使消费具有自主性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不喜欢被动接受消费品和消费服务,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流行、 时尚、 前卫的新鲜事物来彰显自我魅力。这种倾向性的选择缘于互联网把产品、 信息、 应用和服务连接起来,使消费者的 “搜索引擎” 有了 “库”、 有了 “源”。消费者如果想购买商品,可以方便地找到同类产品的信息,并根据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心得、消费评价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也就是说, “互联网+” 的消费时代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消费增量、 盘活了消费存量,强化了消费者自由选择、 自主消费的系列权益

实际应用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想在网络上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那么想要占据互联网的市场,首先就要在网络上能够让网民看到信息。这时候是不是需要建设网站来作为载体,让用户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我们的网站,从而获取客户流量订单呢?那么我们怎么样能够让更多的用户看到呢?是不是需要能够让用户在百度上搜索我们网站关键词后,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的首页展现网站出来呢?那么怎么做我们的网站才能够展现出在百度首页呢?这时就需要运用SEO网站优化排名技术了,当然,不要就认为SEO就是简单的把你的网站排名做上来,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你的网站有转化,有成交,给你带来效益。这才是seo核心技术的完美展现。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8]

工业

“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与“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内涵一致。

互联网+工业

“移动互联网+工业”。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传统制造厂商可以在汽车、家电、配饰等工业产品上增加网络软硬件模块,实现用户远程操控、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等功能,极大地改善了工业产品的使用体验。

“云计算+工业”。基于云计算技术,一些互联网企业打造了统一的智能产品软件服务平台,为不同厂商生产的智能硬件设备提供统一的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并实现各产品的互联互通,产生协同价值。

“物联网+工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工业企业可以将机器等生产设施接入互联网,构建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CPS),进而使各生产设备能够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实施控制。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加快生产制造实时数据信息的感知、传送和分析,加快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网络众包+工业”。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企业通过自建或借助现有的“众包”平台,可以发布研发创意需求,广泛收集客户和外部人员的想法与智慧,大大扩展了创意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搭建了“创客中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链接创客的创新能力与工业企业的创新需求,为企业开展网络众包提供了可靠的第三方平台。

金融

在金融领域,余额宝横空出世的时候,银行觉得不可控,也有人怀疑二维码支付存在安全隐患,但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ITFIN)的研究也越来越透彻,银联对二维码支付也出了标准,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较为有序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互联网+金融从组织形式上看,这种结合至少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互联网公司做金融;如果这种现象大范围发生,并且取代原有的金融企业,那就是互联网金融颠覆论。第二种是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第三种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

互联网+金融

从2013年以在线理财、支付、电商小贷、P2P、众筹等为代表的细分互联网嫁接金融的模式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互联网金融已然成为了一个新金融行业,并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选择。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2013年是初始之年,2014年是调整之年,而2015年将成为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进一步稳定客户、市场,走向成熟和接受监管的规范之年。[9]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该业务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纷纷自行或与银行合作开展此项业务。互联网企业基于大数据技术,在放贷前可以通过分析借款人历史交易记录,迅速识别风险,确定信贷额度,借贷效率极高;在放贷后,可以对借款人的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实现持续闭环监控,有力降低了贷款风险,进而降低利息费用,让利于借款企业,很受小微企业的欢迎。

P2P网络信贷

近两年,我国P2P网络信贷市场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无论是平台规模、信贷资金,还是参与人数、社会影响都有较大进步。据统计,2014年,P2P平台数量已经达到1575家,全年成交金额2528亿元。P2P规模的飞速发展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居民进行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平台。

众筹

众筹这种融资模式具有融资门槛低、融资成本低、期限和回报形式灵活等特点,是初创型企业除天使投资之外的重要融资渠道。我国已成立的众筹平台已经超过100家,其中约六成为商品众筹平台,纯股权众筹约占两成,其余为混合型平台。

互联网银行

互联网+银行

2014年,互联网银行落地,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融合进入了新阶段。2015年1月18日,腾讯是大股东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试营业, 并于4月18日正式对外营业,其成为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1月29 日,上海华瑞银行获准开业。微众银行的互联网模式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节省了有形的网点建设和管理安全等庞大的成本、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节约了客户跑银行网点的时间成本等。微众银行的互联网模式还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客户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办理银行业务,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等约束,效率大大提高;通过网络化、程序化交易和计算机快速、自动化等处理,大大提高了银行业务处理的效率。[10]阿里巴巴旗下的浙江网商银行将于2015年6月25日上线,并取名为“MYbank”。[11]

不良资产

2015年4月2日,包之网率先将打造“不良资产+互联网”的概念[12],构建不良资产的互联网处置服务平台。

商贸

在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过去这几年都可以看到和互联网的结合,正如马化腾所言,“它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不是颠覆掉传统行业。”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原有的传统行业起到了很大的升级换代的作用。”[13]

2014年,中国网民数量达6.49亿,网站400多万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网络企业前10强排名中,有4家企业在中国,互联网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增长点。[14]

2015年5月18日,2015中国化妆品零售大会在上海召开,600位化妆品连锁店主,百余位化妆品代理商,数十位国内外主流品牌代表与会。面对实体零售渠道变革,会议提出了“零售业+互联网”的概念,建议以产业链最终环节零售为切入点,结合国家战略发展思维,发扬“+”时代精神,回归渠道本质,以变革来推进整个产业提升。[15]

2014年B2B电子商务业务收入规模达192.2亿元人民币,增长28.34%;交易规模达9.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37%。同时,B2B电商业务也正在逐步转型升级,主要的平台仍以提供广告、品牌推广、询盘等信息服务为主。阿里巴巴、慧聪网华强电子网等多家B2B平台开展了针对企业的“团购”、“促销”等活动,培育企业的在线交易和支付习惯。

截至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进出口额已突破30亿元。一大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走向成熟。外贸B2C网站兰亭集势2014年前三季度服装品类的净营收达到3700万美元,同比增速达到103.9%;订单数及客户数同比增速均超过50%。

智慧城市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16]

互联网+智慧城市

所谓“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而智慧城市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互联网+”也被认为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形成创新涌现的智慧城市生态,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让人们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环境更宜居。

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无所不在的网络与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共同驱动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传统行业了,更会同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体验实验区) 、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创客)、AIP(“三验”应用创新园区)、Wiki(维基模式)、Prosumer(产消者)、Crowdsourcing(众包) 等典型创新2.0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新形态。

上海市浦东新区经信委副主任张爱平认为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互联网+”,其逻辑枢纽是“政务云+”,突破急需“云调度+”,这也是创新2.0语境下智慧城市的生态演替趋势。

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宋刚博士对此表示认同,并认为“互联网+”概括了信息通信技术高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社会创新2.0的互动与演进,也是对当前创新2.0研究十大热点和趋势的一个概括。“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将形塑面向知识社会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与大众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解决超大城市病及城市群合理建设的新型城市形态,“互联网+”正是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重新构造城市机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的利器。譬如在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基于互联网思维,搭建开放、互动、参与、融合的公共新型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融合,推动传统行业的升级与转型,从而实现资源的统一协调与共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应用土壤,一方面推动了传统行业升级转型,在遭遇资源瓶颈的形势下,为传统产业行业通过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突破推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新的空间;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催生了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

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而“开放,透明、互动、参与、融合”的互联网思维为公众提供了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多种工具和方法实现用户的参与,实现公众智慧的汇聚,为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创新2.0推动的创新生态所带来的创客浪潮,互联网浪潮推动的资源平台化所带来的便利以及智慧城市的智慧家居、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等领域所带来的创新空间进一步激发了有志人士创业创新的热情。也正因如此,“互联网+”是融入智慧城市基因的,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基本特征。[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