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爱情故事
今天,小编和大家讲一首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
成都的司马相如 and 邛崃的卓文君
两人是怎么相识相知的呢?
请往下开始阅读:——>
写在前面
当时的司马相如正值称病辞职期间,被好友王吉邀请去参加了一个富人的宴会,这个富人就是当时四川成都邛崃的卓王孙。经过汉代文景二帝时期的休养生息,卓家到了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当,成了当地的巨富。历史上的富人很多,但青史留名的很少,卓王孙之所以能够能为后人说道就是因为她的女儿——卓文君。
史书记载:其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根据这几个字的描述,我发现卓文君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任何一个达官贵人的女儿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有的还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琴棋书画,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的呢。可为什么卓文君就能够被历史铭记传为佳话呢?
这就得从那次的宴会上说起了。其实啊,司马相如早就听闻了卓文君的芳名,有爱慕之意。就在那次的宴会上弹了一首《凤求凰》。通过琴声表达了心声。而卓文君亦久仰相如文采。也通过琴声听出了相如的心声。而且宴会结束后,相如又通过文君的丫鬟向其转达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意。
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二人便抛弃世俗的偏见,封建伦理的束缚,私奔了!(这也说明了年轻人不要总宅在家里打游戏,有时间多出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说不定运气好的话还能结识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成就一段佳话呢)
这也就是卓文君的特别之处,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怀着做最幸福的人的理想与司马相如私奔。穿过鲜花,走过荆棘,只为自由之地。
故事的开头往往很美好。可是发展和结局往往都不太尽如人意,正如表演爱情题材的电视剧,一般都只演到了走进婚姻的殿堂而结局。至于婚后的那些琐碎,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两个年轻人私奔到了成都。在这个阴雨的小城里,生活的实际困难就接踵而至,司马相如的家境贫困不堪,除了四面墙壁以外,简直一无所有,小偷来了都忍不住要留下点什么东西。
这个时候,让文君掉下眼泪的,就不止昨夜的激情了。两人在自由中挣扎了好久,终于司马相如禁不住文君的软磨硬泡,又回到了邛崃。文君向同族兄弟们借了一些钱,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小酒馆,文君放下了千金小姐的尊严,做起了柜台经理兼采购员兼老板娘,相如做起了门童兼服务员兼保洁。
小酒馆私奔的两人竟然有脸回来!千金大小姐和大才子竟然开起了小酒馆,一时声名鹊起。酒馆生意顿时火爆的不敢想象。
卓王孙很快就知道了此事,深以为耻。碍于面子再加上亲朋好友的劝说。就给了相如与文君大量的钱财。二人有了这么多的资产,手拉手的又回到了成都,股买了大量的房产与田产。从此不再出售自己的时间去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摆脱了衣食囚徒的身份,走上了财富自由之路。
红尘相伴,不羡鸳鸯不羡仙红尘相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结局也就完美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世间根本没有什么完美的事物。
唐僧取经14年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平均一年5.8难,也就是每两个月一难,我觉得他过的挺不好的。而相如与文君的磨难也只不过刚刚开始而已。
司马相如早期在景帝时做武骑常侍,因病免。善写辞赋。鲁迅评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所以堂堂的大才子怎么能在家吃软饭呢?当然得求取功名!后来,汉武帝看到了相如写的《子虚赋》。
惊喜异常。随召至进京做了郎官,数年后又因安抚巴,蜀百姓有功升至中郎将。
《子虚赋》在做京官的过程中,司马相如混迹于各种社交场合,经不了诱惑,耐不了寂寞。开始过上了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最终也没守住底线,因收受贿赂被罢官。
这期间,还有一段纳妾风波。。。。。。
司马相如坐了数年郎官后,长期与文君两地分居。曾经与文君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遂打算纳茂陵一女子为妾。
长期独守空房的卓文君,在思念与寂寞的煎熬中听说了相如纳妾的消息后,受不了夫君的这种行为。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白头吟》给司马相如。
诗中这样写到:
《白头吟》里面有一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成了众多少男少女花前月下的暖暖呓语。
没想到相如看后却回复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唯独没有“亿”字。难道曾经的美好回忆都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吗?文君读后,深知其中意思。不禁心凉如冰,泪流满面。想想自己当初任性的抛弃富有的家庭,轻率地与其私奔,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最终却落得个弃妇的下场。
虽然最后司马相如良心未泯没有纳妾。但是在现实中诸如这样的琐事中,两人的爱情也逐渐被消耗殆尽。
其实,历史上看似美好的爱情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的期许和编造,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可能源于刚开始的青春萌动,如火激情,但到最后还得过柴米油盐的平凡琐碎日子,王子和公子的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往往只存在口口相传的童话故事里。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