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述南师青春生活家

宠辱谁能不动心

2017-05-14  本文已影响23人  石林萍

南怀瑾老师如是说: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

  《辱》,是失意的总代号。

     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惊震心态,甚之,有所谓得意忘形者。

      例如在清朝的考试时代,民间相传一则笑话,便是很好的说明。

有一个老童生,每次考试不中,但年纪已经步入中年了。这一次正好与儿子同科应考。到了放榜的一天,儿子看榜回来,知道已经录取,赶快回家报喜。他的父亲正好关在房里洗澡。儿子敲门大叫说:爸爸,我已考取第几名了!老子在房里一听,便大声呵斥说:考取一个秀才,算得了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大声小叫!儿子一听,吓得不敢大叫,便轻轻地说:爸爸,你也是第几名考取了!老子一听,便打开房门,一冲而出,大声呵斥说:你为什么不先说。他忘了自己光着身子,连衣裤都还没穿上呢!

这便是“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的一个写照。

     “受宠若惊”,大家都有很多的经验,只是大小经历太多了,好像便成为自然的现象。相反的一面,便是失意若惊。

      在若干年前,我住的一条街巷里,隔邻有一家,便是一个主管官员,逢年过节,大有门庭若市之慨。有一年秋天,听说这家的主人,因事免职了,刚好接他位子的后任,便住在斜对门。到了中秋的时候,进出这条巷子送礼的人,照旧很多。

      有一天,前任主官的一个最小的孩子,站在门口玩耍,正好看到那些平时送礼来家的熟人,手提着东西,走向斜对门那边去了。孩子天真无邪的好心,大声叫着说:某伯伯,我们住在这里,你走错了!弄得客人好尴尬,只有向着孩子苦笑,招招手而已。

      有人看了很寒心,特来向我们说故事,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说,这是古今中外一例的世间相,何足为奇。

      我幼年的课外读物《昔时贤文》,便有:

“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正是成年以后,勘破世俗常态的预告吗?

     在一般人来说,那是势利。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势利之交,古人有一特称,叫作“市道”之交。市道,等于商场上的生意买卖,只看是否有利可图而已。

     在战国的时候,赵国的名将廉颇,便有过“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的历史经验。

如《史记》所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客退矣!

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廉颇平常所豢养的宾客们的对话,一点都没有错。天下人与你廉大将军的交往,本来就都为利害关系而来的。你有权势,而且也养得起我们,我们就都来追随你。你一失势,当然就望望然而他去了。

    这是世态的当然道理,“君何见之晚也”,你怎么到现在才知道,那未免太迟了一点吧!

       有关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荣宠与羞辱之间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场,在商场,在情场,都如剧场一样,是看得最明显的地方。

      但从人生的实际经验来讲,谁又肯“知足常乐”而甘于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圣人等辈。

       其次,在人际关系上,不因荣辱而保持道义的,诸葛亮曾有一则名言,可为人们学习修养的最好座右铭,如云: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