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传》:让梦想陪着你长大

2019-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乐石纹

        在《史记》七十列传的传首,司马迁用一连串沉郁顿挫的反问,一反常态地为两位享誉千古的圣人,留下了一篇独特的传记。每每读起,心中总会泛起疑惑,在离开禅让天下不远的年代,一个人要坚持理想尚且举步维艰,更何况是急功近利的当下呢?才耀青史的司马迁尚且满腹疑惑,轻如娄蚁的你我,在过了那段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之后,陷在残酷的现实泥沼里挣扎的你我,我们的人格、我们的梦想,“当何如哉”?!

                              ————

                        五光十色的梦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人各有其志,不可以强求,贾子曰“贪夫殉财,烈士殉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美梦,孔子老人家也并没有为众人划分出梦想的高低贵贱之分,你有你的春光灿烂,我有我的秋叶如染,人的本性天然,都是无可厚非的。

    我相信大部分人,不论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是为心中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美好的想象,而不断地夜以继日地努力奋斗着,这份想象虽然看似虚幻,可也正是支撑着现实世界脚踏实地前进的力量。 

    小孩子们,总为周围一些新奇的东西所怂恿着,或者为甜美的食物鼓动着,追逐嬉戏;

    大人们的心中,总会勾勒着明天的梦,或者是下一次的远游、或者是下一套更大更奢华的房子,或者是期待着孩子的未来;

    老人们总在规划着健康长寿,好享受明天那份似有似无的荣耀;

    有的人为金钱而活,有的人为事业而活,有的人为爱情而活,有的人为孩子而活。

    人生的经历、出身,决定着三观的形成,不同的观念,就会让人在心中对自己或者他人、对世界抱有完全不一样的希望,这就是“梦想”。梦想五光十色,一如战国时期的百家诸子,百花齐放。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里,提到了一个千古难题,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可是伯夷、叔齐仁义之士,却饿死在首阳山,颜渊修身砺德,却贫困早亡,反而那些杀人放火、聚众劫掠的坏人,可以享受人生、安度晚年。这所谓的“天道”,难道真的就不公平吗?

    多么沉重的扣问!犹如当头棒喝。更何况,这里所提到的伯夷、叔齐、颜渊,只是因为被孔子在书中提及或因为与孔子有密切的关系,才为世人所知的,还有那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岩穴之士”,连名字都无人知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我们的仁义贤德、我们的修身为国,我们所秉持的人间正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孔子似乎给出了我们答案,他说伯夷、叔齐他们追求的是“仁”,而最后也因为“仁"而死,所以对他们来说,他们也得到了“仁”,他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怨恨的。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站不住脚,因为他们追求的并不是一个对个人的“仁”的名誉,不是虚无的道德,而是对天下施加的“仁”,是“神农、虞、夏”的道德,所以,他们并没有“得仁”,而是“失仁”。

    司马迁也接着就引用了传记中伯夷、叔齐的绝命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適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从歌的内容来看,他们哀叹的是道德的没落,是自己无所适从的悲凉,他们是哀怨而亡的。

    所以,天真地以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愚蠢地,认为“为伟大的梦想而做出牺牲的人是满足的”,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话说到这里,怎能不让人灰心?就像现在,“扶老太太过马路”、“跳到水里去救人”都成了“乱花钱”和“不要命”的代名词了,谁还会去跟你讲道德?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所谓的“梦想”,就可以没有道德底线了吗?

    司马迁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答案,但在字里行间,他的为许由、卞随、务光名不见经传的悲叹,他的为天道不公的质问,他的为君子因为无法依附于大人物而没世无名的感慨,都在彰显着他做列传的意图——为天下君子立传留名!他其实是在赞扬着一种坚持。

    不只是坚持自己那最初的梦想,更是坚持那份可贵的人格,坚持实现梦想的方式,应该是“积仁洁行”的。

    司马迁是很主张财富至上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甚至孔子之所以闻名遐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富比诸侯的子贡出行列国的时候,人前人后的宣扬。然而,并不是说,为了金钱就可以为非作歹,不择手段,“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贤人深谋於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於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无论任何时代,伟大的品格,总是被人敬仰和推崇的,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要实现“致富”的理想,靠偷奸耍滑、损人利己,都是不长久的,可以一时兴盛,但终将归于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依赖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名声才能长久,才是最上乘的致富之道。

    同样的,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理想,都要秉持着道德底线去实现,你所坚持的良好品格,或许一时为小人不齿,但终将化作你前进的力量,让梦想插上翅膀。

    一个人的伟大与否,无关梦想,关系的只是实现梦想的手段,“救世济民”的梦想并不比“赚钱”的梦想高明,前者很难实现,所以往往徒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恨,而后者则很容易达到目标,所以反而能安享富贵荣华。真正值得去铭记的,应该是那种矢志不渝的毅力,至死不渝的品格,让这份或大或小的梦想,能够长长久久。

                            ————

                      梦想需要成长

 

    不记得何时看过一项调查,说人们小时候吃过的饭菜的种类和口味,将会持续一个人整个一生,整个一生都会喜欢或者是讨厌小时候饭桌上的味道,而且持之以恒,很难有所改变的。你所追寻的美味,也许正是另一个地域的人所最感到恶心的食物(不知道吃货们知道了以后,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这就让人想起一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呀,口味如此,性格如此,人们的梦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个人物之所以伟大,值得后人去记咏,是因为他的不自私、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自己做出了牺牲;还有一种叫高尚,就是绝对不做有损别人利益的事情,我想,伯夷、叔齐之所以被司马迁放到列传之首,就是因为他们的牺牲精神,他们不是不知道,商纣王的昏庸暴虐,否则他们不会跑去找西伯昌,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如今只能用武力来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让百姓免于患难,可他们另有属于仁圣贤人所必须要秉持的道德标准,否则,这个世界怎么能立得住脚?今后的王朝要靠什么来宣扬忠孝仁义呢?

    我想大多数人对伯夷、叔齐的误解,都是把他们当作了“高尚”的人,认为他们为了自己洁身自好,不顾大多数人的利益,不顾天下安宁。其实,伯夷、叔齐遇到的是这样的抉择:一种选择做出来,对大多数人的将来,是有益的,但对自己来说,却过不去道德的坎儿;另一种选择做出来,对得起自己的道德,却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伯夷、叔齐做出了最伟大的决定,牺牲自己!因为自己对大的时代潮流来说,力量微乎其微,而自己的牺牲,可以为后世立下榜样,希望后世可以安宁,不要再像现在一样,非流血与牺牲不能挽回。

    所以,我认为司马迁并没有要宣扬“愚忠”的意思,伯夷、叔齐也只是为形势所迫,做出的一种最佳的抉择。

    伯夷、叔齐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我们从个人的价值角度去看待,当然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值得我们去铭记,但有时候,当历史的巨轮碾过,顺应时代的要求,去探寻理想的真正意义,也是另一种执着。

    我们普通人的梦想,虽然不能与伯夷、叔齐相比,但也不能一成不变。每逢王朝更迭,总会有许许多多人去帮助新的王朝来推翻旧的王朝统治,我们并没有把他们理解为“叛徒”,因为时势不同,就不必非要做出伯夷、叔齐的抉择才是最好的,他们同样没有为旧王朝镇压起义,而是为百姓带来了安宁与富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其实,我们早先有的明确的梦想,就好比是一个王朝,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努力着、奋斗着,可理想终究是理想,总要与现实的世界发生不可预料的碰撞,难道我们不顾时势现状,去盲目地模仿伯夷、叔齐,非要与现实碰地头破血流也要固执地前行吗?不,伯夷、叔齐的角度不同,他们的身后是有后来人去继续延续他们所奉扬的精神的,而我们只是个人,只有短暂的一生,我们的角度是从自己出发,一旦梦想被现实泼灭,人生短暂,就可能再也不能有回响,所以,在磕磕绊绊的道路上,我们总是要放弃一些什么,或者加上一些什么,让梦想不会破灭,而是能更好地去适应现实的规律,自己也不至于心死,徒留遗憾。梦想是需要伴随我们的阅历长大的。

    读罢这篇简短的列传,司马迁的千年浩叹仍然在胸中久久回荡,低头想想自己奋斗多年的梦想,梦,也长大了,你是不是已经有了,足以应付未来人生的强壮臂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