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教学能力叫“发现”
余映潮老师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设计》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发现能力应该是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对优秀教师而言,更是有着促进教研,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追求发现,能够让我们变通思维、开阔思路、拓宽眼界、增加教学兴趣、引来新鲜活水。追求发现,能够让教学研究更加务实,让教学设计更有创意,让教学内容更有新意和美感。”
余老师的这一说法,笔者非常赞同。发现是一种思维能力,追求发现,才能让我们在备课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从而静下心来研读教材,发现教材中的特别之处或用心之处,从而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意图。
统编语文教材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以人文主题来安排每单元的文章,在单元内容的安排上,又根据语文要素的训练重点安排文章的先后顺序。单元内的几篇文章虽然都统整在同一单元内,但依据语文要素,每篇课文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研读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我们会发现每篇文章训练的重点。
比如,六上第一单元,单元人文主题为: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语文要素有两个: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安排了四篇文章:《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
四篇文章的课后练习题分别为:
《草原》
[if !supportLists]1. [endif]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丁香结》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积雪指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古诗词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花之歌》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阅读提示为:朗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再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分析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我们会发现每课的训练重点在逐步加深。
第一课的训练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和抒发感情的句子,体会情景交融的好处。
相比第一课,第二课的训练重点就加深了一步,不仅侧重于对内容的概括,而且引导学生在关注词语句子的过程中,能就描写的内容想开去,并且引导学生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第三课的训练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引导学生在比较两首诗写景的基础上,结合诗句体会表达的情感的不同。
第四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是对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运用,同时也是在此基础上的拔高。本课训练重点是在运用基础上,通过和阅读链接的对比,找出想象奇特的地方,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在单元备课的时候,我们就要静心研读教材,发现教材的用心之处,从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如果坚持下去,你会越来越有独特的发现,专业能力的提升又何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