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之水何其苦
我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礼拜才看完《海伯利安》第一部,最震撼的自然是神父的故事,但是我今天却想聊聊学者索尔的故事,也就是忘川之水何其苦。
七位去往海伯利安光阴冢的朝圣者因为各自与海伯利安的未知联系聚集到一起,学者索尔的女儿瑞秋由于之前在光阴冢受到时间潮汐的影响(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光阴冢什么是时间潮汐),染上了返老还童的怪病,和正常人越长越大不一样,她每时每刻都在往小了长,之前的记忆也不复存在,从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到十几岁的少女,长回几岁的孩童,在索尔前往海伯利安的时候,瑞秋已经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索尔尝到作为父亲的最大的悲伤与痛苦,这章的标题也很有意思,忘川之水何其苦。
我在想啊,我们常常会感叹要是能回到小时候就好了,有时候还盼着自己能够忘记生命中一些记忆,听完索尔的讲述以后,可能我们需要反思一下这些事了。瑞秋真的每天都过着“新”的生活,她先是忘记了男友,后来连学生时代的记忆也一一丧失,甚至她在二十多年里建立起来的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系也在一点点流逝,最后终于是崭新的了——一个什么都记不得的婴儿!
人类这种动物不仅仅具有生物性的特征,他还具有文化性特征,这体现在记忆上,可以说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也许还有将来的样子),受到挫折之后我们知道了该怎么解决问题,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我们记住了亲情,犯过错误我们会记得教训,受到伤害之后我们会记得躲避,没有一个人是可以扔掉行李、只身前行的,没有这些行李我们自己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蛮能理解索尔这位父亲的痛苦,爱的建立和发展是通过一次次经历和不同的体验构筑起来的,所以靠近我们爱的人需要的是和他一起去体验,去创造和分享共同的记忆,这位父亲的情况正相反,他的女儿正在迅速离他远去,养育子女过程中的一切互动和体验都被一点点擦掉了,忘川之水何其苦,可见一斑。
对于瑞秋来说更悲哀的是她对于世界也是在迅速远去的。从人类站起来、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就在去努力认识这个世界,到了大学,甚或工作之后我们仍然在刷新对于世界的认识,其实这也是我生活的乐趣之一——不断地把认知的金字塔堆砌地更高更牢固,从而看的更远,由此我们才能不断靠近世界。
瑞秋经历的也正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她被迫渐渐远离了世界,慢慢地她会忘记开水太烫不能摸,忘记了自己学过的自然科学,忘记了自己星空下的沉思,忘记了自己读过的书、见过的人、历过的事,瑞秋对世界越来越陌生,作为人来说真正的消亡也许就是完全触碰、感知不到世界了吧。
这么说起来,觉得有时候记忆虽然很沉重,但是起码这是我的一张身份证,证明了我是谁;记忆还是一杯茶,喝着确实有苦的味道,但是也有回甘。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集体与个体记忆可以超越时空流传和发展人类才得以在坚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文明,而不是如同沙滩上的脚印水一冲就消失了。
人活着也不能只是向前看而把身后的历史通通扔掉,很多东西的确舍不得忘记。比如我舍不得忘记《史记》里一个个英雄的烂漫传奇,舍不得忘记那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舍不得忘记东坡那一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还舍不得忘记我曾经的微笑和泪水,过往的欢喜与忧伤。我得记住我是谁,而且我还要去触碰、去认识这个世界,这个冷酷而又温柔的世界。
毕竟,忘川之水何其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