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自媒体,不一定是好事
现在是一个人人自媒体的时代,自媒体能让一个人的影响力最大限度放大,以前只能局限于一地一城,对有限人的影响,现在可以通过自媒体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但,人人都知道自媒体是怎么回事,这一定是一件好事吗?
不一定。
就像理财,当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孩和字都不认识几个的阿婆都在谈买什么股的时候,就离崩盘不远了。
自媒体也有些类似。
当人人都知道一篇文章、一个视频背后的创作者,是像“我”一样的、可能字都不认识几个的普通人的时候,自媒体也就要面临“崩盘”,影响力越来越弱了。
在现在的互联网,对自媒体乃至权威媒体的讨论,已经开始有这种眉头。
在各大自媒体平台,都会有一些被网友吐槽为“营销号”的存在,他们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网友们对这些营销号可谓是恨之入骨。
可是随着一些自媒体人,包括权威媒体人,发现营销号的流量真的大到了自己可以放弃一些东西的时候,更多账号被划入了“营销号”的行列。
到了现在,只要某个账号出现某个让网友不满意的内容,那他就是蹭流量,那他就是营销号,不管他之前帮过多少人,做过多少实事,都掩盖不了“他是营销号”的事实。
这其中也包括一些权威到不该被质疑的媒体。
以前的权威媒体,都是有专业门槛的,看上去是端着的,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但是为了贴近更多网友,一些权威媒体开始转型,逐渐蹲下来说话,用一些网友熟悉的方式来交流。
短期来看,这样确实是好事,把专业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开民智”,提升大家的辨别能力。
但是,权威媒体再接地气,他们也是接不过营销号的。
有些话,只能在营销号嘴里说出来,才不会觉得突兀,权威媒体是说不得的,比如“郭言郭语”,可是营销号嘴里的话,又没有多少有用的实话。
而且营销号的数量要远超权威媒体的数量,网友更多看到的,其实还是营销号的内容。
权威媒体的内容长期和营销号内容夹杂在一起,会让网友逐渐淡化两者边界感,认为权威媒体的内容“不过也就是那么回事”。
这种接地气的方式,长期来看,对权威媒体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他们说的话,大多数网友会越来越不信任。
大多数网友会更愿意相信营销号添油加醋,向着网友希望的方向解读的内容,而不愿意相信给出的客观公正评价。
而且,对于那些他们觉得“刺耳”的真话,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它消失。
就像平常一块玩的平易近人的邻家大哥,突然要端起来教给自己怎么做人,很多人会本能的排斥,觉得“那小子是有点本事就开始装”。
现在,已经有太多说坚持说真话,但是戳到了大多数网友痛处的大V,消失在互联网了。
他们替被蒙骗的大多数网友说话,却被这些网友亲自送走,是不是很讽刺呢?
但,这就是互联网的现状。
很多网友都会觉得这些账号的本质就是“自媒体”,觉得“我上我也能说”。
这就全乱了,他们不信本该相信的内容,专信被歪曲解读出来“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更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关注?
《娱乐至死》这本书给了很详细的答案。
那些娱乐化的,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接受的内容,更适合传播。哪怕传来传去已经彻底和原来的意思不同,但人们依旧热衷于传播这样的“知识”。
也给所有的自媒体人一个忠告: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思维、认知和大多数网友没什么不同,觉得他们说的都对,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你一直在退步。
因为大众的声音,更多是情绪化、不理智的,选择和他们为伍,就是放弃理性思考,放弃成长。
同样,对于在自己账号评论区各种看上去不理解、令人气愤的评价,更没有必要在意,因为他们更多是在发泄情绪,而不是表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