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际容纳度怎么样?
一个人是被他的生存处境塑造的。你要理解一个人,需要看到他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模式。
一个人的优点或弱点,其实都是在某种生存模式的不断循环中,被强化和固化的。
今天我们来讨论下关系这个词。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你会跟谁讲,请求对方的帮忙?
是父母、朋友、同事上级、同学还是事业伙伴呢?
你看,你和父母、你和同学、你和同事、你和朋友、你和另一半、你和事业伙伴都是你的关系。可能有的朋友会讲,有的不会讲。
什么是人际容纳度?
就是你跟别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有的朋友人际容纳度很强,有的朋友人际容纳度比较弱,弱也没关系,后面我会讲如何提升人际容纳度的方法。
人际容纳度听着会不会特别费解?
我举几个例子解释一下。比如:你在工作中遇到不开心的事了,会找谁倾诉呢?是朋友、父母还是爱人呢?再比如:今天你升职了,你最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
你会选择谁,和你的人际容纳度密切相关。有的朋友不愿意把自己弱势的一面展现给父母、爱人面前,但会告诉朋友;有的朋友会讲给父母、爱人听。
每个人的人际容纳度都是不一样的。
如何判断自己的人际容纳度好或不好呢?
这里呢,我用人的关系,即四个阶段分别讲述一下。
第一阶段:理想期的关系。
让他人看到你好的一面,体验来自预期,你觉得对方好,是因为与你的预期一致。其实,你只看到了理想化的一部分,双方并没有进入真正的关系。
第二阶段:冲突期的关系。
双方真正进入关系,这个阶段经常会出现指责、自责或内疚的情绪。遇到指责、自责或内疚的情绪,不用惊讶,但凡与人协作,都会面临冲突。
冲突来源于不符合预期,而理想期的关系是符合自身预期,这也是为什么冲突才是双方进入关系的原因。
第三阶段:整合期的关系。
就是双方把冲突处理好了,才能进入整合期。这个阶段,已经能够接受对方不符合自身预期,面对预期有差距时,会评估差距,思考对方做的问题以及自身的预期问题。
在关系共同成长的过程,会产生强烈的共情和情绪共振。
第四阶段:协同创作期的关系。
是双方可以一起去冒险,拥有不确定性,互相接受对方的短板,一起去创新和创业的状态。
比如:你和父母的关系,刚开始,你和父母关系很好,直到出现青春叛逆期,和父母经常吵架,双方的关系开始进入冲突期;
后来,你的青春期结束了或能够放下双方的一些矛盾,你变得更加成熟了,这个时候,你和父母的关系进入了整合期;最后,你和父母的关系相比之前来讲,有升级。
再比如:你和事业伙伴的关系。开始,是双方在一起共事,相处得很好,符合自身预期;后来,在合作中遇到了问题,你会指责对方或者是对方会自责等,就进入了冲突期;
后来,你们选择接受对方不符合自身预期的地方,开始评估预期,就进入了整合期;最后,你们选择一起创新做一个项目之类的,能够接受对方的短板。
其实,你和另一半、孩子以及朋友的关系,也可以用关系的四个阶段,来检查一下双方的关系目前是在哪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有没有出现一些问题,问题有没有及时解决,这些都是需要你去思考的。要提升双方的人际容纳度,可以参考上面四个阶段来提升。
为什么要关注人际容纳度呢?
我相信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多少有猜到原因,是为了建立组织和关系,学会能够容纳和理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