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梦内蒙古遊

呼和浩特-大召无量寺(1)

2019-02-02  本文已影响3人  2018栏杆拍遍

        大召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部,是一座藏传格鲁派(黄教)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代万历7年(公元1579年),由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所建。大召寺的汉名原为“弘慈寺”,蒙语称为“伊克昭”,意为“大庙”。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因为寺内供奉一座2.55米高的纯银大佛,故民间又称其为“银佛寺”。历史上又有“大乘法轮台”、“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到了清代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并沿用至今,故山门殿匾额为“大召无量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地区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下图、大昭寺前的三间四柱琉璃牌坊,牌坊中间为通道,左右两间则各立一碑,形制较为独特。

下图、这是牌楼下右侧的《兴建无量寺牌楼碑记》,左侧为“无字碑”。

下图、大昭寺-无量寺山门

下图、这是进入大昭寺内的第一座殿堂-天王殿

下图、天王殿右侧的石碑《大召重脩碑记》

    下图、这是《大召重脩碑记》碑阴的上半部分。《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召寺院重修碑记》,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公元一九八七年八月十日   

 下图、这是“碑阴”下半部分,因碑文字迹清晰可辨,故未录。

     下图、天王殿左侧的蒙文石碑

      下图、大召“无量寺”简介

    下图、大召概况

      下图、天王殿内东侧的二位天王,左:北方多闻天王,右:东方持国天王

   下图、天王殿内西侧的二位天王,左:南方增长天王    右:西方广目天王

               一般的天王殿内均供奉主尊弥勒佛,四大天王分列左右,而此殿仅有四大天王,不供奉弥勒佛。

    下图、远看第二进院落的主殿

下图、东配殿和旅游商店

下图、位于东侧的钟楼

下图、位于西侧的鼓楼

下图、西配殿和旅游商店

下图、主殿无殿名,匾额“佛泽万物”     此殿为古建小式做法,屋顶无正脊,脊饰也是藏传佛教建筑才有的风格和式样。

下图、此殿是一座穿堂殿,中间为走道,仅设一铜质转经筒,两侧房间里供奉的都是藏传佛教的诸佛、

下图、左手第一间内的佛龛

下图、右手第一间内的佛龛

        下图、殿内光线很暗,我的拍照技术也不好,

下图、这是第三进院落的大殿,匾额:普渡慈航,从左至右书写,却是当代人补书的。

下图、东配殿

下图、西配殿:宴集佛殿

        下图、这是大殿内的佛像照片,由于隔着玻璃,没有照明,又不得使用闪光灯,所以是什么佛也看不出。

下图、大殿内的佛龛

下图、这是通往大召寺西路最后一座大殿“大乐殿”(图中最高建筑)的侧门。

下图、这是西路殿堂中的最后一座:大樂殿

下图、大乐殿内的精美佛像,其坐姿和手势与汉传佛教明显不同。

下图、殿内中部陈列的金塔

下图、殿内分上下二层,这是二层的藻井和天花,以红色和蓝色为主

下图、大乐殿前的香炉和西路穿堂门

下图、左:铜狮, 中:铜象, 右:铜牛

下图、铜象侧面,这三尊动物塑像中,仅铜象背上驮有佛像。铜狮和铜牛背上则没有。

下图、铜牛侧面

下图、这块石碑上阴刻一双赤脚脚印,脚印中浮雕有鱼和螺等花纹。此碑名为“释迦如来足迹碑”。

            脚印右侧碑文为:如来将入涅盘于大方石上立愿谓阿难此是吾最后望金刚座及王舍城所留之迹也

           脚印左侧碑文为:大唐贞观年中有玄奘法师亲往西域求法亲获瞻礼※归进呈太宗皇帝奉敕刻石供奉以广传焉

下图、释迦如来足迹碑北面的石雕井口和盘龙望柱

下图、铜狮侧面

         第一部分完

请看下集:呼和浩特:大召寺(2)


原题   (原创)呼和浩特-大召寺    2015-04-27 09:45    发表

2018.12.31    阅读(571)| 评论(3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