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
2017年冬末,我决定放弃心理咨询,我认为没有什么效果,虽然嘴上不说,我已经对心理医生产生了很大怀疑,认为她不能给我实质上的帮助,她竟然还说:“你的心理问题都十几年了,要治好也要很长时间。”对此我心里十分不爽,这不符合我的心理预期,我在《少有人走的路》上看到过,如果说心理治疗有捷径的话,心理咨询就是一条,因为心理咨询师能更快地发现你的问题。我对此说法深信不疑。
01鼓起勇气
从2014年起,我就开始关注我的情绪问题,我总是在公共场合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而且之后的自责现象很严重。继而经历情绪低落,不过第二天会亢奋,自信满满,似乎能解决自己的一切问题,但临场又会情绪发作,周而复始。
决心我开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一开始我看了《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书,共四册,前3本是斯科特·派克写的。派克是个心理医生,在书中讲了很多案例,用于支持他的理论。说实话,让我看心理学的书,无异于承认自己有问题,一度让我很沮丧。说了可能许多人都不相信,《少有人走的路》我读了一年的时间才读完,有时我确实是不想看,但我最终还是看完了。我想给读者说的是只要不放弃自己,事情终会有进展。派克写道,去心理咨询的人并不是生活的弱者,而是敢于面对自己问题的勇敢的人,这极大地鼓舞了我,我开始寻找心理医生了!
2016年夏天,我就开始了心理咨询。面对心理医生,我将我的童年所有记忆深刻的事情一股脑儿都说了,企图她能帮我分析出问题所在。她给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这就像是患者把自己解剖开,然后对医生说‘看,我哪儿有问题’!”我太急于解决问题了!
我也懂得《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观点,心理医生主要是引导患者自己发现问题。所以,在心理咨询的同时,我也开始自我尝试。
02疯狂尝试
我想了很多种方法,有一段时间我认为我有“强烈的优越感”总觉得高人一等,在群体活动中就害怕被人瞧不起。我就试着在现实当中把自己放低姿态,或许是不得其法,始终没什么效果。
尝试飞翔我甚至把自己冠上“自恋”的名声,但之后的对策,也是令我铩羽而归。
我意识到,自己用铅笔写字的时候,或者喝酒后有点眩晕,或者重感冒时,就不再那么紧张,变得从容,什么都不在乎,只专注正在发生的事。
我自己分析了下,用铅笔写字之所以不紧张,是因为心里想:“铅笔写字可以更改,错了也不要紧。”喝酒或者重感冒后写字不紧张,也有一种感觉:“自己并不在意自己写的字的好坏,别人也会因为我喝了酒或感冒原谅我的。”
我试着在公众场合使用这种不在乎的心态,不过我根本做不到!
我以上的种种方法有对号入座的感觉。套用这个公式试试,不行,那再套用那一个公式试试,还不行…..心理医生对我说:“你如果想这样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套用一大堆症状名词。你的问题是把自己包裹的太严,需要一层层剥开,你的感觉很重要。”
当时的我根本听不下去,我试图用工科的公式去套文科的东西。到2017年冬末,在经历一年半的时间,苦于还没有解决我的问题,我从内心已经不再信任我的心理医生,虽然我付了下次的咨询费,我还是没有再去。我从心底觉得,这是我给我的心理医生无能的惩罚!
现在回望我做的心理咨询还是有用的,自我感受确实是很重要,我之后的冥想实践,情绪日记都是基于自我感受进行的。
03始有起色
在心理咨询期间,我开始尝试不去自责,试着取消恶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确实是有所改变的。记得有一次,在公司有一个机会,在部门同事面前谈《弟子规》感想,我提前把内容演练了好几次。虽然如此,我还是很紧张,我的声音有些颤抖,终于完成了,我知道我说的不好,即便有个同事对我怀有好意的嘲笑了我,但我没有像以往一样对自己自责一番,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果实到2019年初,我已经加入了一个跑团,和其他人接触才能创造改变的机会,更何况我也喜欢跑步。每次活动都要纸质签到,我还是紧张到不行,手抖根本就写不好字,特别是有熟悉的人在我跟前时。
之后不久,我接触了正念冥想的书籍,开始实践冥想,自由感受所思所想,也爱上了冥想。我解决问题的心还是太强烈,急于求解出答案。对冥想的态度也是如此,冥想一段时间后总想看看能不能有所改变。
2019年是艰难的一年,在跑步团体的生活中,我并没有感受到自己有所改变。不过我更加专注于正念冥想的应用。我会在生活中充满好奇的体察自己的感觉,关注做事的过程,而不是过分关注结果。就像圣雄甘地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动机上,并且为之尽最大的努力,而不是集中在、依附于某个特定的结果上。
2019年8月份,我看了《正念冥想》(Shamash Alidina 著),这本书系统的讲述了正念冥想的理论及怎样去实践,比之前看到的冥想类的书更加详尽。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两点:一、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你想改变之前得知道自己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感受,自己的状态,改变就无从下手。二、正念冥想是无处不在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可以采用正念冥想的状态,也就是说正念冥想是一种状态,并不局限在闭眼静坐上,而要充满好奇的去观察周遭。例如,走路的时候关注脚承受的重量,身体哪一部分紧张,周围的环境,空气的流动等。做饭时,观察食材的颜色,切菜的声音,散发的味道等等。
看了这本书后我会经常实践这些东西,我发现我的焦虑确实是减轻了。我在2019年上半年还会出现很沮丧的情景,每当想起别人怎能怎么样,自己混到了如此田地,都会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弃在一个没人管的角落,毫无价值感。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这种心潮会汹涌而来。而现在我甚至能“扫描身体”(正念冥想的一种方法)入睡。
当然这没有直接改变我的紧张行为,但是我能感受到积极的作用,这又打破了我恶性循环的一环——“极度沮丧”。之前提到了我努力消除自责,自责看似消除了,但是“沮丧”的感受依然很强烈。即便现在我仍然没能完全消除“沮丧”感,只是减轻了许多。
04继续前行
2019年12月份的时候,另外一本书给我带来了新的改变。需要声明一下,我并不想强调书能改变命运,我只想说,你读过的书,如果去实践其中你认为很好的内容,就能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如果读过后束之高阁,什么都不做就未免太可惜了。
路回归正题,我所说的书是《高明的心理医生》(大卫·伯恩斯 著),我本来对认知疗法是不感冒的,但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开始记录自己的强烈感受了,而书上的“情绪日记”和大量的实践强烈的吸引了我。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认知疗法,详细介绍了所有的扭曲的思想种类,如何去应对这些扭曲的思想。伯恩斯提供了很多种方法,其中就有我一直实践的“情绪日记”,这个方法在书中步骤很详细,我之前的记录仅仅是记录感受。当然我也应用了书中其他的方法。
写“情绪日记”也是从感知自己的感受开始,首先也是认识自己的思想,而后采用书中提供的方法去应对,进而才能改变情绪。这种先认识自己的思想和《正念冥想》中的观点不谋而合,但最重要的是,我也认可这种方法,并进行实践。
我现在能更好的体验自己的感觉,更能关注当下的生活,对自己产生的细微情绪越来越敏感。我坚信,只要我敢于发现自我,就能够不断接触到对自己很有帮助的东西,就像《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说的那样,只要你去追寻梦想,整个宇宙都会帮你。
现在的我更加尊重自己的感觉,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苛刻与强迫。即便最后我无法克服情绪问题,我仍要前行。虽然仍会感觉前途一片茫然,但我的心似乎变得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