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产生认识
最近读叔本华的书,受到特别多有趣的启发,比如说:距离产生认识。我们常听到的说法是“距离产生美”,而叔本华却不这样认为,大抵也是哲学家的思维不同凡响之处了。
然而仔细想来,也是这么个道理的。有句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局中的人,离得近了,往往看不到事件的全貌,反而是远一点的局外人看得更通透。
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看做一个局,要怎样才能布好这个局呢?高手都是跳出来看的,他们会先假定一个最终目标,然后反推过程,找好各阶段的关键点,各个击破。跳出来看的过程,就是通过拉长距离产生新的认识的过程。
然而快乐总是还在来的路上,痛苦却是真实的。要实现这个布局,务必要以“高我”来指挥“我”,“高我”站在指挥官的角度,不能帮助“我”减轻任何实质上的痛苦。唯有不断将“我”拉到“高我”的高度,不断强化这种距离产生的认识,使得“我”能克服众多痛苦。
就以上的观点,我们又可以拉出更长的距离来看。现代社会有许多用“高我”来指导“我”的人,最终是为了达成财务上的目的。对于这样的一局为钱而活的人生,很多时候以牺牲别人或者自然环境为代价。
这也许有一定当前的社会意义,但这样“单纯”的目的只会把社会物欲化,人人只为享眼前乐,不顾后代安慰。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从这个更远的距离产生的认识来讲,“高我”的决定走向非常重要。
然而距离不是个体的存在,是连续不断的,自然也有连续不断的不同认识。所以人的追求也是没有什么对错的,也不是谁的追求更高级,只是所处距离不一样,产生的认识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罢了。
只是无论处在什么样的距离都要谦逊一点罢了,要知道我们能去到的地方还十分有限,不论是双脚还是思想。怀着谦虚好学的心态,尽管所到之处不多,却也有了无限的可能。
根据科学界提出的“克莱英瓶”理论,谁又能知道宇宙不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克莱因瓶呢?没当你竭尽全力以为达到边界的时候,兴许只是看到自己的背影而已。
而“克莱英瓶”本身,也是拉长与“我”的距离后产生的认识产物。
你也可以试一下,也许会有特别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