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这个古关,历史上曾多次改名,苏东坡曾数度赋诗,徐霞客后悔错过

2024-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勾漏书生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鬼门关”这个名字,凶名在外,听者心惊。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这还是一个实际存在过的关名,就在广西玉林北流市内。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里,它曾与“天涯海角”齐名。

古籍记载中的鬼门关,称其“高崖峡谷,形势险要,有双峰对峙,状如关门,若经此处,尤入鬼门”。

《辞海》中写道:鬼门关,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县西。界于北流、玉林两县间,双峰对峙,中成关门。

为什么古人会用这个令人惧怕的关名呢?这就得翻开历史寻找答案了。

要了解鬼门关的由来,先得了解另一个词——古海上丝路。秦汉期间,中国的南大门在北部湾,即徐闻、合浦等港口。从中原大地出海,最便捷的通道是这样的:走长江、湘江、灵渠、桂江、西江、北流江、南流江,从合浦港出海。其中北流江、南流江大部分位于玉林境内,但两江并不连通,中间需走一小段陆路。而鬼门关,便处在这段陆路之中。

古代的鬼门关,为通往钦、廉、雷、琼和交趾的交通冲要,兵家必争之地。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时,就曾在鬼门关附近设立兵营。

当时玉林往南,雷、琼一带,人烟稀少,自汉到宋,统治者一直把它作为谪配“罪徒逆臣”之地。

鬼门关附近,由于地处亚热带潮湿环境,丛林中瘴气滋生,蛇虫甚多,飞鸟叽叽,鸦雀悲鸣,不习南方水土的中原人士,到这里后,对身心都是一场考验。

《太平寰宇记》记载:“其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

其实,历史上,北流“鬼门关”有过多种称呼。《旧唐书》和《舆地纪胜》等都说鬼门关原称“桂门关”,元代的廉访使曾将它改为“魁星关”,明代又称“泗明关”,明宣德中改名“天门关”。

“鬼门关”之名的兴起,为唐宋时期。唐宰相李德裕被贬海南时,正处于人生最低谷时期的他,路过此地,不由得悲上心头,作诗诉苦:“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

宋朝时,已经62岁高龄的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途经鬼门关;在那边生活了三年后,幸被赦免,归途中再次经过鬼门关。

所以,他写过几首有关鬼门关的诗。其一:

“自过鬼门关外天,命从人鲊瓮头船;

北人坠泪南人笑,青嶂天梯问杜鹃。”

诗句里看得出,一开始,过鬼门关后,人命就如装有人骨的水瓮船一样,在河中飘荡,令人慨叹。可被赦免后,又让他拥有政治上重生的希望,于是欣喜吟唱: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

明代朱綝,由琼山县卸任后北返,欢喜之情,尽情释放。他写了一首《出鬼门关》:

“北流仍在望,喜出鬼门关。

自幸身无恙,从教鬓已斑。

昔人多不返,今我独生还。

回望琼山县,昏昏瘴疠间。”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途径玉林时,考察了勾漏洞、都峤山,对错过了鬼门关,一直心存遗憾。

他在《粤西游记》中记载:“北流县西十里为鬼门关,东十里为勾漏山,二石山分支耸秀,东西对列,而鬼门颠崖遂谷,双峰夹立,路过其中,胜于勾漏实相仲伯。予自横林北望即奇之,不知为鬼门也。”

明宣德五年(1430年),时人于山门东侧的石壁上刻凿“天门关”三个大字,并附一首小诗曰:“行行万里度天关,天涯遥看海上山,剪棘摩崖寻旧刻,依然便拟北流还。”

如今,石壁之上“天门关”三个大字依旧赫然在目,只是那首小诗的字迹,在岁月的烟尘中逐渐被淹没,难以辨认。

后来,因为修建公路,一侧的石山被炸毁,原来双峰耸立的险峻关景,已不复存在。

再后来,一些人爆破采石,附近的山景也遭受一定程度破坏。好在当地及时阻止,并将其规划成旅游公园。

这里笔者想要吐槽一下,这个新公园,以往曾经的所有关名通通不用,采用了一个全新的名字“贵人关”。

网上也有人对这新名字满腹牢骚:那么多好名字不选,嫌鬼门关不吉利的话,用回山上明代留存的石刻关名“天门关”都不错啊。

把一个历史上诸多凄情悲句咏诵的古关,安上一个崭新时髦的关名“贵人”,大家觉得怎么样?

不管怎么说,有空时,前去一游,领略一丝古韵,笑侃一下关名,也是乐事一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