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磕学

好学的目的

2022-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阿磕

《鲍鹏山 论语智慧 第10课 敏于事慎于言》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白话】孔子说:“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办事勤快而说话谨慎,主动向志行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好学的目的》

这段话孔子提出了对好学的标准和定义,问题在于这个标准和定义,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说做事情要求目标,不能为了做而做,这样才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多问问为什么,可能在做事情的时候,才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所以,虽然孔子说的是好学的标准和定义,但是这好学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主线,就是个人的成长,这个才是提出这些标准和定义的真正目的。

【少欲知足的目的】

孔子说的无求饱,并不是指饿肚子,而是指适量。从现代健康学的角度来看,除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控制卡路里的摄入,另一个需要考量的维度是营养的均衡,这些都不是一个“饱”字所能解决的问题。这句话的目的,其实是从健康的角度考量,建议人们适度地摄入。

孔子说的无求安,并不是指住的安稳,而是对舒适的追求。这个舒适其实是指对物资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广厦千顷,卧榻七尺,住再大的地方,住再豪华的宫殿,哪怕是紫禁城的皇帝,晚上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再那个年代,孔子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过多的物质需求,反而是对人成长的一种阻碍。

无论是饮食还是居住,孔子一直在提醒人们,不要被物质冲昏了头脑,其实就是要我们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减少自己对自身欲望的满足。如果一个人,一直沉迷在可对物欲的追求中,就很难停下脚步来学习和思考,也就没法不断地成长,并向君子的目标靠拢。从而,也就无法通过不断成长为一个能为社会提供价值的人,从中感受到那份究竟的快乐与幸福。

从这一点来看,自利利他其实是统一。在不断成长自己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中获得快乐与幸福,并被这对喜悦的期待与憧憬,不断鞭策着持续成长,并持续感受这份快乐与幸福,由此形成一个延绵不断的良性循环。这不正是一个君子要做的事情吗?

【说到做到的目的】

孔子提出的“敏于事而慎于言”其实是一个并列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多做事少说话”。貌似这是一种处世的道理,与好学没什么关系。可是,做事其实指的是一种实践。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将知识进行内化,并且通过运用这些知识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优选择。

知道和做到只有总有一个大多数人都无法超越的距离,我们往往会说;“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不是说这话的人阳奉阴违,而是真正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的人,实在是占比不大。

之所以我们又觉得有些人说话言不符实,是因为说话的人缺少了实践,只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理论知识,根本没学会怎么运用这些知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现象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比如,不炒股票的股评专家或体态憨厚的体育节目主持人等等。也许他们在评论时引经据典,论据确凿,言之有物,但是只要他们不炒股或不训练,他们就没有办法真正感知那些股民或运动员的实际感受。他们说的都是自己没有做到过得的事情。

巴菲特写的书卖得好,是因为他写的就是这几十年来他做的事情,邓亚萍写的书够专业,是因为她自己就是乒乓球比赛的世界冠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说到做到的顺序,其实是先做到在说到。如果连做都没做过,当然要谨慎的说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这么做的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一种信任。

我们招人时,总希望找一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是因为在我们不了解这个人的情况下,通过这个人的阅历,得知他在领域内的过往,由此来判断这个人在这个专业是不是值得信任。我们都希望这个人提供的所有履历,都是这个人曾经真正实践过的,那样的我们才会有信任基础下的安全感。这都是这位求职者能够被看到的,真真切切的成长经历呀。

【主动求教的目的】

孔子认为要主动向有道之士请教,请求对方来知道自己不断地改进。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想有道之士请教?二是为什么有道之士可以指导自己?

所谓有道之士,是得到社会公认的,在某些方面或某些能力上值得被肯定的人,我们现在统称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如果我们期待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或突破,那么在这个领域里找到前辈和专家请教,是帮助自己快速成长和减少试错成本的最优选择。而这背后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

除了某些领域的专家,还有很多高人名仕隐于世间,淡泊名利,鲜有人知。民间有话:“遇高人不服有罪。”也就是说,虽然这些高人并非某些领域的专家,但是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甚至是专家都不具备的专业水准,不向他们求教,分分钟感觉自己损失几个亿。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代表就是“扫地僧”。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人们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

还有一种就是普通人,虽然在大多数方面,并非有很好的能力表现,甚至是那些在能力上还不如自己的人,仍然有值得被学习的地方。因为进行了主动链接,因为进行了认真观察分析,所以在仔细辨别下,总能找到自己欠缺的地方。无论对方的身份地位,只要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就会是自己学习的对象。

所以,主动求教不过是自己想要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学习的目的,正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写在最后】

无论从哪个标准来分析,孔子最终想要通过好学达到的目的,始终是个人的成长。而这好学的行为,并非仅仅只是孔子指导和传授弟子们的技能,同时也是孔子自己一以贯之在执行的事情。对孔子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做到说到的以身作则。

好学的根本,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储备和渊博,而是要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从自己所学的内容中获益和成长。一味地扩充视野,只能称为好奇,真正的好学,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造福社会。这也就是孔子提出的好学标准背后,真正想要传递的目的。

本文2337累积50810/目标300000 完成进度16.93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