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我的大学原创小说汇

文/《论革命时期的八大样板戏》

2018-11-16  本文已影响63人  苦闷的象征

  众所周知中国有一段比较特殊的历史,那就是文革。在文革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当然包括音乐。每当我们谈到文革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八大样板戏”。

  “八大样板戏”实际上是有九个左右,而不是八个。最具代表性的是九个京剧,它们分别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之所以谈到文革就会说到“八大样板戏”,并不是说文革时期就只有这几个戏剧,恰恰相反文革时期有二十多个戏剧。而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人民,普遍看到的戏剧是“八大样板戏”。所以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文革戏剧就是“八大样板戏”。

  那为什么明明是九个,却偏偏要叫成“八大样板戏”呢?这个就跟样板戏的传播形式有关了。

  文革时期样板戏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1.会演

  会演分为国家会演和地方会演,国家会演于1967年5月中旬举办了218场。这218场会演奠定了样板戏的主要内容为“八大样板戏”,也犹豫国家领导人的观看,从而为“八大样板戏”在文革期间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依据。

  而地方会演则有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镇各个单位。它们的承载主体就是各级地方的文工团,由这些人从上一级学习,再传递到下一级进行表演。这个期间有句口号可以很好的诠释全民学样板戏的热潮,那就是“学唱革命戏,学做革命人”。将戏剧与当时最火的革命联系在一起,从而推动了“八大样板戏”的传播。

2.广播

  在文革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还不是很发达,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是很完善。所以,当时人民群众获取外来信息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广播。而广播的普及化,也为“八大样板戏”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文革期间的广播里可以说是天天循环播放“八大样板戏”,真正地将“八大样板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也让“八大样板戏”得以成为文革时期音乐文化的代表,让的人人会唱样板戏,人人爱唱样板戏。

3.出版

  除了让人民群众熟知“八大样板戏”,文革时期为了起到最彻底的传播,“八大样板戏”还进行了出版,甚至还编进了课本。这使得孩童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八大样板戏”,全社会都在学习“八大样板戏”。

  这三种传播方式起到的作用就是使得“八大样板戏”这个名词彻底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不再去说革命戏剧等名词,而是用“八大样板戏”取代了一切革命时期的音乐文化。

  说到“八大样板戏”的为什么这么火,那一定是有原因的。

  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的存在,能够长久地流传下来,一定是与它受人们的喜闻乐见离不开的。所以,人民的喜闻热见成了“八大样板戏”如此跑火的一大原因。但是如果只是人民喜欢就跑火起来,这在文革时期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就有了下面这点重要原因——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一定体现在某项文件,或是某次讲话上。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了党对文艺路线的基本方针。

  其中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是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这句话,成为了“八大样板戏”产生的一大理论依据。此后,毛泽东批评了旧的“才子佳人”戏剧,从而编写了新的、为社会主义革命服务的“八大样板戏”。

  对于音乐来说,“八大样板戏”的音乐载体是各地方戏种,其中主要以京剧为主。正是因为“八大样板戏”的音乐载体是人们喜闻热见,人们通俗易懂的民间戏种,所以“八大样板戏”的音乐性在人民身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在“八大样板戏”中最具有音乐代表性的是每个戏剧的核心唱段,但这些唱段都是成套板式的长唱段,不是一般听众都喜欢。样板戏中最让大众喜闻乐见的唱段分别是:

  1.《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浑身是胆雄赳赳》。

  2.《沙家浜》:《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3.《海港》:《大跃进把码头的面貌改》,《装不完卸不尽的上海港》。《觉醒的人们心连心》。

  4.《智取威虎山》:《美好的日子万年长》,《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誓把剥削根子全拔掉》。

  5.《奇袭白虎团》:《打败美帝野心狼》,《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

  6.《杜鹃山》:《家住安源》,《普天下受苦人同仇共苦》,《杜鹃山青竹吐翠》。

  7.《平原作战》:《人民的安危冷暖要时刻记心上》,《好妈妈疼爱咱像亲娘一样》。《做一个中华好儿女》。

  8.《红色娘子军》:《万紫千红分外娇》,《同心踏碎旧世界》,《接过红旗肩上抗》。

  9.《磐石湾》:《红旗舞东风》,《怎能忘》。

  10.《红云岗》:《为人民求解放痛把敌歼》。

  并不是说以上列出的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唱段不具有音乐性,而是说真正最具有音乐性的核心唱段,是普通大众所不能够完全理解的。

  所以,相比之下,在文革这个特殊时期。那些通俗易懂,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唱段,反而更具有音乐性,更具有广泛性。

  综上总总,我们大概能够了解到在文革这个特殊的时期,音乐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而这一时期作为音乐代表的“八大样板戏”所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方式、代表的音乐性,也能够略知一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