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仙子:羊肉泡馍
文|云仙子
图|来自网络
羊肉泡馍中午,去回民坊吃羊肉泡馍。我原本打算去我以前吃过的那家,谁料想,走到半路却改了主意。看到这一家店里人多,便又去了这家。
古城回民坊,特色美食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脚步不听使唤,这个也想吃,那个也想咥。有羊肉泡馍、小炒、羊肉水盆、粉蒸肉、肉丸胡辣汤、羊肉酸汤水饺等,令人垂涎欲滴,口水直流……
随便那家店里,都是顾客盈门,笑语喧天,热闹非凡。店主热情豪爽地忙着招呼客人。
“来咧,里边请!”
“吃啥?里边坐!里边坐!”
我来到这家店泡馍,店主是一位30岁左右的小伙子,个高、肤白、人略显瘦。他热情地招呼我:
“吃啥?”
我说:“吃泡馍,自己掰。”
扫码、掰馍。一边打量着周围的食客。有的二人一起,有的三人围一桌子。一边咥着泡馍,有的吃的是小炒,一边高兴地闲聊着。桌子上一般墩的是冰峰,一人一瓶。说着笑着、吃着谝着,好不舒坦,好不惬意。
用手掰馍,慢,但入味,好吃。有些人着急或者耐不住性子,就用店家机器搅好的小四方馍块,但那个不入味。一般吃家,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掰馍。
美味可口的羊肉泡馍陕西羊肉泡馍,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是一道关中风味的特色吃食。
羊肉泡馍,这种陕西特色小吃,人人都爱,没有人或绝少有人说自己不爱吃的。亲朋好友聚个餐,同学同事请吃个饭,都爱咥一碗羊肉泡馍。为啥呢?既体面,又好吃。物美价廉,老少咸宜。
羊肉泡馍,尤其推崇回民坊上的。它烹制精细,肉烂汤浓;营养丰富,香气扑鼻;诱人食欲,回味无穷。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写下的著名诗句。因为羊肉泡馍暖胃耐饥,入心入肺;口味独特,浓郁芳香,为陕西百姓所喜爱。几天不吃,心里发慌。
陕西羊肉泡馍驰名中外,美名远扬。不但陕西的老百姓爱咥,连外国的游客也十分喜欢。经常在回民坊能看到来西安旅游的外国朋友,喜滋滋地随着导游挤进泡馍馆里,争先品尝,大朵快颐,以饱口福。
陕西羊肉泡馍,2012年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成为陕西人的骄傲和自豪。
贾平凹在《暂坐》里“应里后·泡馍馆”这一章节,关于掰馍曾这样描述:
严念初说:“应姐,你把托托馍掰大了,要这么掰。先把馍一分为二,为四,用指甲掐,掐出绿豆颗大,而且每粒要保留馍皮哩。”
这是严念初、王院长和应丽后三人在西城河岸的阅江楼吃羊肉泡时的情景。同时,也告诉人们,吃羊肉泡馍时,应该如何掰馍、掰多大才合适。
馍掰好,炉头只要一看馍掰得既小、匀称又好看,心里便明了这人是个“吃家”。在烹饪的过程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和大意,得凝神聚力地烹制,免得口味做得不特色,不合适,影响了“吃家”的心情,也倒了自己的手气,那就不划算了。
厨师加羊肉汤大火快煮。煮好后,端上桌,一瞧:这样美美一大海碗冒尖的泡馍,热气腾腾,清香四溢。
我一边思绪飞舞,一边手脚麻利地掰好了馍。本该是吃小炒呢,看到别人吃泡馍很香,对老板说:“换成泡馍吧!”
等饭的当口,对面来了一位小伙子,把黑色的双肩包,从肩膀上卸下,直接往旁边座位上一放,坐下来。
他的馍不用掰,很快,饭就上来了。他掏出手机,先对着泡馍拍了一通照片,开了一瓶冰峰。然后,拿起筷子,才开吃。
这一举动,被我扑捉到了。我猜测他应该是外地游客。本地人吃个羊肉泡馍是稀松平常之事,不稀罕拍照,发朋友圈。
正是饭口,店里的人也慢慢多起来。一波接一波的人吃完了,离开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又进来了。
香气扑鼻的羊肉泡馍“泡馍来啦!”伙计一声悠长地吆喝,疾风快步地把泡馍端上桌。
眼瞅着自己亲手掰好、煮成的泡馍,翠色的小葱花、碧绿的香菜、红褐色的牛肉,碗内卧着一小撮洁白晶莹的粉丝儿……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再配上白胖胖的糖蒜、红似火的辣子酱。只是看一眼,便醉了。
就在我低头吃饭的当口,这时,从外边进来了一男两女。
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和装束来看,还是外地游客。
古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驰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而回民坊的特色美食,又是吸引中外游客不得不来的一个好去处。
他们站在吧台前,不停地问老板,啥是泡馍?啥是小炒?老板指着墙上五颜六色的图片,耐心地介绍着。
一位美女问:“怎么个吃法?”
老板答:“馍,当然掰得更好吃。要图快,就吃机器搅的。”
“那我们自己掰馍吧。”于是,他们就要了三份,动手自己掰。
他们与我前后邻桌而坐。两位美女恰好与我迎面,小伙子则背对着我。
两位小美女,长发披肩,时尚靓丽。肤色白皙,脸颊红润,妆容精致。
他们低头认真地掰馍。
我起身绕过他们身后,倒汤。从旁经过时,一眼瞥见他们碗里掰的馍,哎呦,比蚕豆还大。
“噗哧”一声,我差点笑出声。赶紧用右手掩住嘴巴。碗里的汤,也险些泼洒出来。
我猜测,他们应该是第一次来西安玩,第一次咥泡馍,第一次掰馍。掰得馍也太大咧!
不一会儿,大眼睛美女起身,端着碗送到吧台。
老板手头正忙着,只瞅了一眼说:“再掰小一点。”
美女又端着碗,退回桌前,坐下。对同伴小声说:“再掰小一些。”他们低头,继续把各自碗里大块的馍块往小哩掰呢。
老板说了,掰得太大,再掰小一些,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掰得多小才合适。
我已吃完。擦嘴、拿伞、提包,往出走。
我看不下去了,一颗良善之心,促使我必须给予他们以温馨提示。经过其身旁时,我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是掰得大了些,应该掰得像黄豆粒大小,才合适。”
两位美女仰起脸,异口同声地惊呼:“啊!黄豆粒大?”
那个“啊”字,音调由上升调,又滑下。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我点头微笑。
一袭长裙,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