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物体》单元1至2课教学反思+新教师培训收获
按照复课建议,本周执教一下1单元《我们身边的物体》的第1至3课。本周一开课就遇到了困难:讲不完。
为什么呢?通过观察学生活动手册,发现按照省课内容进行学习并记录的1.2班、1.4班、1.5班、1.6班,4个班级每个班完成记录的学生不超过5个人,1.1班和1.3班情况好一点,也不超过10个人。(每个班级大约45人左右)因为学生前期学习效果不理想,第一课认识物体的特征,利用小木块学习两两对比观察认识物体的特征,记录物体的特征+第二课《谁轻谁重》的实验操作、记录,所剩时间所剩无几,无法进行第三课内容复习。
怎么办呢?
1.对照进度表,做好下周一年级科学课时间优化安排:第3课8分钟,分类合并课30分钟,总结2分钟。时间很紧张,必须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
(课时分钟安排,灵感来自朱羽老师的磨课);第三课的内容要讲清楚,可以用动图插入课件,讲解,比老师现场演示节省时间。(灵感来自梁树老师的分享);
2.对照教材、教参再次学习复习建议,划出重点和要点。三颗星的目标、概念清单、实验清单提前预做准备。
3.每个班结束之后,要小结一次。及时迭代。
说完了困难,说学习效果。
三颗星目标达成:给7分。(满分10分)。
科学概念清单达成:给8分。
实验清单达成:给6分。
依据下课后抽查4-5位学生回答、课堂提问得出。差的3分,源于抽查比例人数不够半数。本周有了课后测评的意识,但是没有设计规范的课后测评单,所以不够科学、规范。需要利用周末提前准备课后测评单。
小木块和乒乓球对比,两两对比效果明显,学生对光滑、粗糙、轻重这几个科学词汇表达准确。演示实验,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注意力集中,所以记录准确率稿。所以上面得分都给到了5分以上。
整体课后反思:
1. 两课联合上,上课内容充实。
2.老师演示,实验操作准确,学生能清楚达成概念目标,掌握科学词汇。
3.学生的分组探究兴趣强烈,很想动手试一试。因为有实验,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4.第二轮上1下,我自己对教材内容思路比去年更加清楚。在讲《谁轻谁重》感受明显,实验方法讲一遍学生就听懂了。(去年遇到了困难,印象深刻。)
5.检查学生的记录,能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学生记录完成后,一定要巡视查看至少2个大组。
5-22新教师培训收获
一、刘老师分享的3个要点:
①开课非常重要,要根据学生年龄、内容设计开课;
②时间分配非常重要,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清楚;
③备课的组织形式要跟着重难点去对照,再看组织形式是否合理。组织形式是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还是教师教授……
2.我的收获,开课的目的更加明确;试讲前怎么充分准备有了新知,以后怎么准备一节课有了清晰认识。
二、研讨中的收获
1、 听完三位老师的课例分享,您有哪些启发?
朱羽老师的开课、试讲前的充分准备(文案)、学情分析从基础+困难来分析、自己的困惑,给了我很大启发。知道了怎么在试讲前准备一节课;
梁树老师的课,让我眼前一亮。一位新老师准备的这样充分!梁树的动图、白糖和沙的混合、加热白糖的分图展示,还有玥说到的细节设计等等都特别好。
魏琪老师的课,琪琪准备的内容其实挺难上的,我去年写三下的练习册就是这个单元。啃了一个硬骨头,不错不错。
2、 在使用复课建议过程中,您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您想获得什么帮助?
规划的时间内容和实际有冲突,需要调整。今天的反思就讲到了这个。我是自己调整一节课每个环节的规划,尽量还是跟上进度的规划。时间不够就优化环节,用好每一分钟。我想获得老师们上课准备的动图之类的优质教学资源。
3、 参加完今天的培训,您有哪些收获呢?
虽然疫情,但是磨课这件事没有受到影响,特别好,只要时间够,想继续跟进朱羽老师的课。
虽然是年轻老师,但是不要低估了他们的能力。只要指导到位,他们成长速度很快。后浪来了,我不要拍死在沙滩上。哈哈哈。
虽然有了复课建议,但是还是要细挖内容,思考下去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老师之间交流互动。
刘老师总结&集体视导要求:1.一课一案 40分钟的分配时间,40分钟的真实教案拿出来;2. 要进行学生的作业及反馈。这是了解学生的途径,很重要。提升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了解;3. 使用中发现了复课建议中的一些问题,请大家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对应的老师。以便不定期进行打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