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原生家庭”的魔咒,才能活出无束的自我
一向不愿在自己的文章中或者与他人的聊天里,透露太多关于生活的事情,但可能是觉得到了该彻底放下的时刻,所以现在想要写出来与过往告别,与所有的一切和解。
离职后陪父母回老家过年,原本是想调养生息好好放松,却连续几周失眠还伴随着多梦,睡眠质量很糟糕,整个人精神状态也不太好。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时候,就会有旧的记忆跳出来,像一根绳索缠绕心间,捆绑着思绪让人越想越深,翻出很多不太愉快的回忆片段。
旧截图-QQ空间留言嗜酒易醉的父亲、忙碌严厉的母亲、脾气暴躁的兄长、缺少关爱的成长、频繁争吵的家庭,导致叛逆期的我每天都极度不想回家,那时家里正多了一个小生命,母亲在我身上唯一的注意力也转移到小侄子的身上,没有人关注我过得是否开心,也不会有人在意到我的厌学情绪,那时感觉自己的存在完全是很“多余”。
就这样郁郁寡欢,日复一日,我成了同学眼中“没笑过”的人,于是后来的早恋、逃课、休学等一系列事情好像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再后来好友父亲得知我休学的消息,托关系让我能够进师范院校读大专,相比他人的关心,自己父母的无动于衷让那时的我感到更多的难过。
2015年自己写的日志节选直到大二学儿童心理,课余也看了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才慢慢通过自我开导撕掉了身上“受害人”的标签,并试着想办法改善与家人之间的关系。组织家庭聚会、给家人准备生日蛋糕和礼物、时不时主动分享一些小零食和趣事……一切都在慢慢变好,虽然有些时刻仍会感到力不从心,毕竟一个人的努力很难改变所有人的性格和习惯。
QQ空间几年前的旧日志但过年期间我还是因为不愉快的过往“爆发”了一次,与母亲激烈地争吵起来,而导火索是父母们都喜闻乐见的年度常规操作——安排相亲。
偶尔也会有崩溃的时刻具体的争论细节,现在已回想不清,也不愿反复体会,但在我控诉完之后,母亲和我都哭了。
那晚到凌晨三四点还无法入睡,在心里一直感叹:真相往往让人感到不适,而失望不过是人生常态。然而另一方面,自己又深知“原生家庭”所导致的问题需要得以解决,而不是以之为频频情绪失控的借口。
做自己会喜欢的人“没有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会懂得通过学习和思考来完善自己的认知,在高质量的友情和爱情中获得成长。”
大概也是心存顾虑,对父母和自己有所了解,所以过年带了一本阿德勒的《理解生命》回家,好让自己在某些困扰时刻能够找到答案。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触动到我,让我更理性的思考现在的生活:“我们经常会有从情绪上欺骗自己的倾向,比如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却总是说服自己按照童年时期形成的原型行事。”
其实只要把握好每一个现在,我们都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未来,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时刻我们却总是习惯性用过往当作“因”,来解释当下各种不顺心的“果”。
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是种子,哪怕这颗种子不是那么优质,但只要细心浇灌,努力往好的方向去引导,那么结果往往不会太坏。而那些已经坏掉的种子,就好好埋藏进土壤深处,无需为其伤春悲秋。
我特别喜欢《奇葩说》选手熊浩说的一段话:“我们都好像一个小小的飞船,当有一天要离开地球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一直去抚摸出厂时的那道伤痕,而是勇敢地去拥抱灿烂的宇宙。”
就像二十岁时我将自己在网络上的昵称都改为“方糖”,是希望时刻提醒自己,让自己变成甜的,无论遇见清茶还是咖啡,都能让关系变好变融洽。
而“原生家庭”这个土壤,如果不适合种子发芽成长,那就自己努力创造更有营养的生长氛围,当你有能力改变时,才不会再将希望寄托于他处,做自己喜欢的人,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如果你也曾因原生家庭的问题而困扰,那么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学会释怀一些,多爱自己一点。
我可以,你也可以,我们都会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