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

秋思的升级版.已亥杂诗.我读语文

2020-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琳玉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这首小诗。大家说说读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上课伊始,我照例在黑板上用我那实在是一般得很的书法(不知能不能算书法)写下这首诗的内容,然后惯例似的问大家。

大家一阵沉默,谁也不愿开这个头。

我换个问法,“有没有不懂得地方?”

这下大家踊跃发言了。什么是乙亥,天涯是指哪里,斜的读音,落红指什么,花指什么,主题是什么,几乎问了过遍。

问完这些,我再次发问,“同学们,大家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

这下大家又哑巴了。

老是讲那些一望而知的东西,特别是学生通过阅读参考资料就能解决的所谓知识又不是我的习惯。我试图引导他们去思考一些新的东西。

我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关键词给大家。

离愁----白日---吟鞭----天涯

大家是否发现哪一句曲的意境与这首诗的意境相似?

提到曲,他们很快想到天净沙-秋思,因为他们学过的曲实在是不多。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从中间找出关键词,

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这下大家豁然开朗,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我接着引导大家。

不同之处在于,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在这个意境之下,加了落红和花这样的元素,加上这两个元素,意境就大不相同了。

不大爱表达观点但是爱思考的骆婉怡举手,我马上停下来,示意她先说。

老师,这首诗前面两句是叙述,后面两句是抒情,他们不是同一个画面,不能说是在这个意境上加了两个元素?

我觉得她说的太有道理了,这的确是一个有着独立见解的女孩,将来肯定会有很大的成就。

我先肯定她的观点,然后说道:如果从全诗的角度来说,可以看做一个意境来解读。诗歌的四句虽然有转折,但是并不妨碍它是一个整体。

我接着分析道:天净沙--秋思的用夕阳的红色为基调,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冷色调来点缀,最后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氛围。而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以白日的红色背景之下,再用落红和花这样鲜艳的颜色来渲染,整个意境就走向了天净沙--秋思的反面,不仅不孤独,凄凉,反而显得有些鲜艳而热烈。

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更孤独,更凄凉。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还有浩荡离愁,岂不更让人觉得凄凉吗?

同学们也纷纷表示更赞成后者。

讲到这里,下课铃声响了,这节课就在这样意犹未尽的气氛中结束l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