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里的那个人

0603 今日话题

2017-06-03  本文已影响71人  风七阳

你听过祖辈讲述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吗?

我听过爷爷、奶奶、外婆、外婆转述外公的故事。

爷爷是地主家庭出生,小时候家里有钱,吃好用好,小少爷一个。后面土改,变成黑五类,经常饿肚子,青少年时跟随姐姐、姐夫来南宁,做了勘探工人。因为,黑五类,文革的时候经常被批斗,经常伤痕累累,都挺过来了。

爷爷很勤奋,技术是很好的但是因为没有读高中,没有学历,凭工程师一直轮不到他,他在我小时候就告诫我读书的重要,文凭决定了命运。

奶奶是地主家庭出生,小时候家里有钱,她妈妈是女校老师,但是土改以后家产被没收。
她8岁就要自己干活,她说什么农活,9岁10岁就推石墨,中稻谷。

奶奶说,她年轻的时候最能干活,在跟爷爷结婚后,家境也很差,经常挑柴火,担重量比爷爷还多20,30斤。
环境造就性格,奶奶是大姐,下面有两个弟弟,从少年到中年都是挑大梁的,所以除了干活人还很强势,家里她有绝对的话语权。

外公是才子,重庆中央党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会3门外语,英语,俄语,日语。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应该比肩现在的博士了。

他从小就很聪明,勤奋好学,他读大学时,是班级年龄最小的,本来他已经得到美国学校的公办留学机会,可惜他没有路费,他从小就失去父亲,母亲也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去世。他父亲留给他的田地都被亲戚霸占,没给他一分收入。

在他去世时,他的同学一个银行行长才告诉外婆,外公曾经是最优秀的大学生,得到公派留学机会,差点就去成了。他来的目的是想请外公去银行工作的。

如果当年他成功去留学,估计我们家的历史都要改写,也没我什么事情了。

外公学经济,他筹资开办了南宁印刷厂,但是在文革时被公家没收了,他变成了最普通的工人。

他做过会计老师,而且是学识最优,学生喜欢的老师。

外公在80年听到国家发行股票,知道股票是赚钱的东西,但是他不准家人买,因为他在文革被批斗怕了,怕被人家说走资派。

当时家里人都不知道股票到底有多赚钱,对外公的话也没太放在心上。
外公的一生是传奇,可惜在我出世之前3年他就去世了。

外婆是善良的人。她在小时候生活优渥,他爸爸是国民党军官,在家乡,有大马骑。

我感觉跟现在豪车应该略为等同。

她说12岁之前,生活简直是太好,每天父亲会带她去喝早茶,有鸡丝包吃,那时候也有菠萝包,那时候的菠萝包可以香一条街。

外婆小时候住大屋,说有十几二十几间房,有二三个天井。

新中国成立,他爸就被打为黑五类,幸好为人好,没有被过分批斗。

外婆年轻时读女校,说老师是地下共产党员,因为外婆学习好,想让她入党,她不愿意,她怕政治斗争她说自己胆小,加上父亲是国民党,共产党还是地下在野的。

多年以后,她后悔了,她当时的老师,已经国家干部,听说官不小。

外婆在年轻时,跟外公和3个孩子都住在30,40平米小房间。
但是当有亲朋好友来,她就算家里饿点也要招呼别人吃饭,吃饱。

所以当她晚年,很多亲戚有钱了,也经常请她吃饭过来看她。

她经常教育我“做人要老实善良,人善人欺,天不欺。”“做人要知足常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幸好,我小时爱听故事,爱说话,能听到不少祖辈的故事。

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一个长长的故事。

过去的岁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