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伤痕累累,依然可以闪闪发光

2022-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千雨读书

教育学者帕姆·雷奥女士说:“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如何对待世界。”

这句话既让人惶恐,又让人不自觉地检讨;身为父母,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是否也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犯过很多错误?

例如,我们在心情低落时,会否带着情绪对待孩子;和孩子沟通时,会否缺乏耐心、忘记聆听孩子的心声;会否忽视孩子重视的事情,令孩子失望;甚至,因为自己的“癖好”,导致孩子的童年不幸……

种种问题,令人感慨万千。

事实上,父母和孩子仅仅只是相伴一程,应好好享受相互陪伴的日子即可,而非成为孩子一生的“包袱”或“伤疤”。

最近读英国知名童书作家丽莎·威廉森的小说《纸崩》,更能印证此观点。

不得不说,这本书被《书商》杂志评为“英国青少年小说”、入选卡内基文学奖2020年度长名单、成为《泰晤士报》年度重点推荐书籍,的确是实至名归。

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寻找自我、守护至爱的人,尤其适合为人父母者和懵懂少年。

于父母而言,它或许就是一面镜子,让你重新审视与孩子的关系。

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它可以解疑答惑——如何厘清自己与父母那种既“厌恶”又“渴望”的情感?如何体会友情的重要性?如何让隐于内心、坚持守护的爱得到回应?

比如,书中的女主角罗·斯诺从8岁开始,便做出重要决定:“我向自己承诺,无论未来发生什么,都一定要保护好妈妈。”

那么,罗是如何“守护”妈妈的?

由于妈妈邦妮的“屯积癖”、任性和自私,令她们的生活被埋在废纸和垃圾堆里;这些问题导致了家庭的破碎,也让14岁的罗过早地承受着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重压。

用罗的话来说,邦妮就是邦妮,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好妈妈,她只是她自己。

人生悲苦莫于此,这令罗痛苦不堪。

小小的罗,一方面不忍放下每况愈下的、糟糕透顶的妈妈,另一方面又要忍受爸爸对自己的无视和敷衍。

她甚至关闭心门,拒绝交友、社交;为了隐藏自己“千疮百孔”的生活和家,宁愿选择孤军奋战。

然而,因为癌症女孩坦维的出现,让罗重获了久违的温暖和友情。

也正是这分珍贵的友情,让罗渐渐走出了人生的沟壑。

虽然,情况每每有好转,回到家总会被邦妮所破坏,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守护妈妈的心。

要知道,邦妮自己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这导致她葬送了许多珍贵的东西,都难以填补自己崩塌的童年;而她的“屯积癖”,正是这种恶补的方式之一,因此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纸堆如雪崩般吞噬所有,罗险些重蹈覆辙。

幸好,命运之神眷顾了她。

温暖的坦维、老师、邻居小伙伴……让罗重燃了生活的希望,一步步走向自愈。

罗学会了接纳自己,与妈妈和解,与周遭的一切和解。

《纸崩》的故事结局令人感动,但过程却是沉重的,而我们所领悟的道理是深刻的——人生伤痕累累,依然可以闪闪发光。

人人都经历过原生家庭的成长阵痛,它或许会长久横亘在我们的生命里。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但并非人人都能幸运地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因此,阿德勒最终建议我们:对待不幸童年的最优解,是学会课题分离,将自己和原生家庭的问题进行分离,将过去的“原因”和当下、未来的幸福进行分离;即不要深究过往原因,否则永远都不会获得幸福;我们应从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赋予当下和未来以积极的意义。

如此,“原生家庭的伤害”又如何能左右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