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有感:如何寻找到自己的路?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19年,距今已过去103年。虽然已过去一个世纪,但反映的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婚姻、家庭矛盾之间的矛盾,依然能够反映当下人们的冲突。
本书主要讲述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兰德,毫无征兆地抛妻弃子去了巴黎,放弃了旁人看来优渥美满的生活,别人以为他是因为外遇才离家出走,实际上他是想起幼年时的画家梦想,并已悄悄上了一年的画画班夜校。此后,他还在马塞逗留过几年,最后去了塔希提岛,和一位土著姑娘结了婚,把生命的热情和价值全部注入画布,直到患麻风病去世的故事。
看完本书,让我陷入了思考。
一、男性画像
1、为自己而活的兰德。主人公兰德在婚后17年一直都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可谓是为了生活舍弃了自己的梦想,甘愿做家人的赚钱机器。只是,事情总有改变的时候,这个导火索就是兰德的画画梦想。兴许是意识到人到中年,再不疯狂就老了,他在家人朋友都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做了一个对家庭有重大变化的决定,不顾老婆孩子日后的生活,毅然离开伦敦前往巴黎,去追逐他画画的梦想。
在巴黎的日子里,他埋头苦画,也不卖,说画画不是为了赚钱更不是让别人评价,以致于穷困潦倒,有时只能吃块面包喝杯牛奶度日,在饥寒交迫下,终于病倒。乐于助人的荷兰画家戴尔克好心接他回家,和妻子夜以继日贴心照顾他直到身体康复,兰德没有感激,说戴尔克天性就喜欢帮助人,还鸠占鹊巢把戴尔克赶出画室,最后和人家妻子好上了。在满足完自己的欲望也完成了裸体画后,再也不碰戴尔克妻子,当戴尔克妻子喝药身亡,兰德没有丝毫愧疚,说她就是那样不爱惜自己的人。
岁月如梭,兰德辗转流浪至塔西提岛,似乎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在别人的介绍下,他同意和土著姑娘爱塔结婚,得到了爱塔经济上的支持以及生活上的照顾,全心全意扑在画画上,越到生命尽头,画画越灵动,似乎将全部热情融入画布,在他死后,他的画得到世人的认可,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如果从道德层面来评价兰德,他不是普世价值观能接受的人,在活出自我和艺术贡献而言,他是一个不在乎外界评价,勇于追求理想,并付诸行动得以实现的人。
2、乐于助人的戴尔克。作者笔下的荷兰画家戴尔克是一位性格爽朗,热情好客,乐善好施的人。很多人没钱时都会找他借,不仅不还,背地里还说他傻,可他毫不在意,再遇到别人借钱,还是会慷慨解囊。善良的他也曾买过主人公兰德的画,还让一个相熟的画店帮忙卖兰德的画。可以说戴尔克是一位胸怀宽广的人,即使兰德每次都讥讽嘲笑他画画没有天赋,可他毫不掩饰表达对兰德的欣赏,逢人就说他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画画天才,以后的画一定会出名,让别人能买赶紧买。
可惜就这样一位为世俗称道的好人,却遭遇兰德和妻子的双重背叛,最后心灰意冷,卖掉在巴黎的房子和画,回了荷兰,说回去看看家人,找小时候就喜欢他的姑娘结婚,在小村庄里过日常的生活。这算不算遭受现实打击选择退路?
3、保持边界做事的“我”。“我”原本和兰德只有过一面之缘,在兰德夫人组织的聚会上。没想到在兰德一声不响离开伦敦前往巴黎后,我却受到兰德夫人的隆重邀请,委托“我”去巴黎寻找兰德,充当说客,劝兰德回头是岸。面对兰德全然不顾妻子孩子的死活,说他们自己会找到办法活下去时,20几岁的“我”血气方刚,想跟兰德大吵一架,想骂他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理想。可当兰德说:“那要怎样?我已经为家庭付出17年,现在只想画画,身上只有几百法郎。如果妻子同意离婚,我完全同意,还可以为她推荐下一任。”“我”顿时偃旗息鼓,意识到面对这样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人,说再多都是白搭。
后来,厌倦在伦敦工作的“我”选择到巴黎发展,冥冥之中和兰德以及戴尔克有了更多的接触,对于兰德借钱向来都拒之门外,不过正因为这样,兰德反而没有讥讽过“我”,对“我”保持一定的尊重。面对戴尔克丧妻之痛,作为朋友的“我”尽力帮忙料理后事,同时,心里也明白他妻子的死是必然,和“我”没多大关系,“我”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二、女性画像
1、可进可退的兰德夫人。兰德夫人出身尊贵,是一位容貌姣好的人,热爱社交。丈夫在时,她可以柔弱地拧不开水瓶盖,丈夫离家时,她可以独立开公司为儿女撑起一片天。初始得知丈夫离家时,她惊慌失措流泪满面,以为丈夫出轨,可得知丈夫是为了画画离开时,她狠狠地说:“我坚决不离婚,宁愿他出轨离家,而不是为了画画。”这就是兰德夫人,宁愿输给另一个女人,也不想输给所谓的理想。
后来,圈内流传一个关于兰德离家的相同说辞:“兰德是去剧院看表演时,被一位舞蹈演员勾引走的。”从此,兰德夫人迅速扭转劣势,利用大众对她的同情心,闯进文学圈,做了打字员,而且还雇了几个员工帮忙,他们打印的字又快又正确,而且会分不同颜色标注好,颇受作家们欢迎,生意非常好。不过兰德夫人不爱跟别人讨论自己如何经营得当,而是喜欢谈论她上剑桥学校的儿子,以及相貌出众的女儿,还有自己对于文艺圈的喜爱。等兰德的画出名后,世人去她家拜访时,说起往事,她轻描淡写地说,当初开公司纯粹是为了个人爱好,绝口不提一地鸡毛的生活。她是一个擅于借助资源,也善于将事情描述得体的人,似乎“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2、为爱牺牲的戴尔克太太。在遇到戴尔克之前,戴尔克太太在一个有地位的家庭做家庭老师,主人家的少爷喜欢上了她,两情相悦的人情不自禁偷吃了禁果,有了身孕,主人家却棒打鸳鸯,赶戴尔克太太出门,在她寻死时,遇到了心善的戴尔克,并娶她进门,就这样,她成了戴尔克太太。婚后四个月,孩子不幸流产,不过这并不影响夫妻俩相敬如宾的婚姻生活。
戴尔克太太是位能干的贤内助,非常欣赏丈夫的画,说她是为天才,里里外外把丈夫照顾的特别好。戴尔克也似乎不掩饰对太太的爱,即使有客人在场也会热切地示爱,这时常让太太有点难为情。面对热情似火的戴尔克,太太多以微笑回应,静静地坐在旁边做针线活。如果不是遇到兰德,夫妻俩可能会一直这么和睦地相处下去。
在戴尔克决定要接兰德回家休养时,太太曾强烈地表达不同意,说她怕兰德,想起他讥讽丈夫的画就讨厌,甚至还说:“我担心他来我们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可惜爱帮助人的戴尔克没有多想,还软硬兼施地让太太接受了这个事实, 把兰德接回家,夫妻俩轮班照料兰德。戴尔克不知道的是,当兰德的身体日渐恢复,他的婚姻也即将破碎,如果他知道当初的好心会引狼入室,是否还会悲天悯人地接兰德回家?
戴尔克太太非常爱兰德,当戴尔克劝说兰德离开自己家时,太太坚定地说她要跟兰德走,即使知道兰德身无分文,要住在破旧的阁楼,也在所不惜,还大义凛然地说自己会赚钱养兰德。最后是戴尔克不忍妻子受苦受累,自己出走,把钱和房子留给太太和兰德。可是这样的做法没有感动太太,反而让太太对戴尔克恨之入骨,没有丝毫回心转意的迹象。对于冷酷的兰德,却爱的热切。
只是,戴尔克太太不知道的是,兰德和她在一起只是为了满足身体的欲望以及创作画画的需要,当利用完,就要离开。接受不了这个现实的戴尔克太太,最终心理崩塌,喝农药自杀身亡。或许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容易得到的就不珍贵了。就像戴尔克太太评价丈夫:“如果是条狗被咬了都会气急败坏咬人,可是他被人骂还是笑嘻嘻丝毫不在意。”难道在戴尔克太太心里看不上没有脾气的丈夫?喜欢酷酷的霸道总裁的爱?又或者是戴尔克是在太太落魄丧失自尊时遇见的,在太太心里,她自卑敏感觉得配不上丈夫的深情,于是自暴自弃?
3、温柔付出的爱塔。爱塔是塔希提岛当地的一位土著姑娘,嫁给兰德时,还不满20岁,年纪相差悬殊,却阻挡不了爱塔对兰德的深情。明知道兰德不喜欢她,和她在一起是为了能专心画画,可她不在意。陪着兰德远离繁华的都市,在偏僻的村庄生活,事无巨细地照顾兰德,需要时就出现在兰德跟前,不需要时就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照料和兰德生的两个孩子。
当兰德患了麻风病,遭到周边人嫌弃,纷纷远离他们家时,爱塔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不离不弃,即使兰德担心拖累爱塔和孩子,爱塔也不退让,说他们是夫妻,要共患难,如果兰德敢一个人去荒岛上,她就立马在屋后面的椰子树吊死。兰德去世前一年双目失明,依旧在屋子里继续画壁画,并嘱咐知爱塔在他死后一定要放火烧掉壁画,爱塔答应了。
有人劝爱塔说那些壁画有很高的价值,不要毁掉,爱塔没有改变主意,因为她只听丈夫兰德的话,即使毁画意味着烧掉父母留给自己的房子,也在所不惜。爱塔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不过她却知道兰德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彼此保持着恰当的距离维持着婚姻和生活,所以他们一直携手陪伴左右。
纵观《月亮和六便士》全书,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的结局也不一样,我们或多或少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这部书的创作背景和我们隔着100年,但仍有许多借鉴的意义。或许经典的书值得一读再读,是因为我们在其中照见了自己,照见了别人,照见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