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可金榜题名,可早生贵子,可逢凶化吉……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84120/670d24ca062052bb.jpg)
古人对端阳节的忌讳真多。《荆楚发时记》说:五月俗称恶月,多禁。五月五日尤甚。《酉阳杂俎》言:忌选房和上房顶;《抱朴子》记:忌出远门和夫妻同房;《帝京岁时纪胜》载:忌到水边玩水。
小时候,我的最高理想就是顿顿吃香肉天天穿新衣,哪管这许多的禁忌。五岁那年的端午节,父母带我们姐仨回外公家送节。去走亲戚自然是穿新衣有肉吃,别提有多嗨了。
舅舅家正好有一女孩子与我同年,取个名字也很好听,叫凤香。去了外公家,大人们忙着唠嗑。我们小孩子无法无天,大人们的禁令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凤香带了我们姐妹仨到河边撮鱼捞虾,去涨过河堤的端阳急水中嬉戏。
灾难在不远处正张开血盆大口,我们丝毫没有查觉。凤香脚下一滑,跌落河中。端阳前后,正是大水凶猛之时,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很快被河水吞噬。看到凤香的身体在水中浮沉,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吓坏了。
幸亏,不远处正在插秧的村民看见了,赶紧高呼,沿河的村民全部跑出来。有人在岸上一路追着河里的凤香跑。凤香在水里翻滚拼命挣扎,终天在拐弯处又被冲到岸边,被那追赶的人一把捞了上来。
凤香真是命大,也就沧了几口水,救上来的时候能哭能说话,还直嚷嚷着要粽子吃,我们姐仨却被骂得够呛。不过,五岁的我,就懂得了生命的可贵,被骂也心甘情愿。
凤香救上来之后,我舅和我妈他们为了感谢河神不收之恩,当晚就往河里倒了一箩筐的粽子。这么沉重地被教育着去获得关于粽子的文化,是我最难忘的经历,又是多么痛的领悟啊。我从小一直不爱吃粽子,这也是最大的一个原因。
那年端阳,我快要临盆,我姐的月份也只比我的小两小月。我挺着大肚子,在母亲家中长吃长住。母亲包粽子时特意在两个粽子里各放了三颗枣,还偷偷做了记号。母亲说我们姐俩谁吃到有三颗枣的粽子,就能生儿子。
虽然,我们都不信母亲的这种迷信话。但为了尊重母亲的劳动成果,我们很乐意配合。我姐和我,在母亲眼神的暗示下,都吃到了三颗枣的粽子。果然,我姐和我,都顺顺利利地生下了儿子。母亲后来说,都是粽子吃得好。
其实,以吃另类粽子来获得福气或运气的方式也不是母亲发明创造的,在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中已有体现。来自全国各地的秀才在临赴考场前,都要吃家人特别包制的粽子,其形状像一管细长的毛笔,叫做“笔粽”,谐音“必中”。
母亲效仿古人古法,只想穷尽她一切可能,让我们获得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只生了三个女儿的她,比我们还热切盼望着我们能生儿子。在她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重蹈覆辙,去受她所受的苦,去遭她所遭的罪。
大难不死的凤香,后来的人生一路开挂。我姐和我,也因着母亲的“作法庇佑”,人生美满。用母亲的话来讲,都是粽子吃得好。
吃粽子,可以逢凶化吉,可以早生贵子。还有什么作用呢?在母亲他们那一辈,怕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