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文艺调频散文

写给你的话

2018-08-18  本文已影响11人  蛋壳壳

这不是一封情书

事实上,这个名字也是我刚刚打开电脑才想到的。但是您也无须怀疑,这些就是我想和您说的。

许久的沉默后,前些天在简书上发了几行字后,看到又有两个简友把我关注,多少有点受宠若惊,我又何德何能。

当然肯定会有人这样认为,其实这并非谦虚或忸怩。我曾眼睁睁欣喜地看着关注上升,也眼睁睁无奈而木讷地看着它下降。这让敏感的我意识到靠着数据来谋求存活和存活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如同曾经问过的问题一样,而后的许多时间我又开始思考那个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抑或我太愚钝没法找到的答案的问题,但并非常态,或许这也是一个问题。只是在下班出门挂上耳机的时候开始想,想到一半有得考虑其他更加现实抑或急迫的事情,毕竟人总需要先活下去。

近一个月以及之后的两个月在一家还算知名的媒体做实习编辑,每日的工作是采编或者敲一些稿子。我没有吐槽的意思,反倒很感谢这样的安排,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从来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二者本无先后,在各种各样的文稿中去了解,那不也是世界、那不也是自己么。

古板的我找的古板的图(侵删)

由于书稿的需要,会采访一些中层的领导和员工,带我采访的老师努力想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却耐不过身旁的的其他人察言观色和话题引导,这不单是这一件事的问题、更不是这一件事才有的原因。所以欲言又止是常事,有时一个眼神和一个不很合时宜的笑声比一个小时获得的信息量还大、有时沉默的一刹那比之前的滔滔不绝更让人感觉到这便是真实的世界。我忽然想到《邪不压正》里姜文的台词“写出来的话能叫心里话吗?”,这曾让我耿耿于怀自己的日记到底是不是自我粉饰的太平。            不过我现在却想着“说出来的话能叫心里话吗?录下来的话能叫心里话吗?”但这是一个我没有资格回答的问题。      我也是写字的人、我也是说话的人,之后我还会把这些录音整理成一个像模像样的稿件成为书稿的内容。想到这里不禁有点不寒而栗了,读了十几年书我真的不敢保证这个大脑里的东西是真的并且没有生锈,这也是一个无法考量的问题。  所以只能尽量地让那些字在变成它该有的样子的同时起码留下那么一点点真实。如果细算起来,似乎也没有到了很绝望的地步,如果我听到的都是真实的话。有些地方还是很难做假的,这也是另一个让我在如相信灰色一定存在一样相信阳光也一定存在的理由。

对于纸媒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销量和口碑也不是能够吹吹打打造就的。“内容为王”的坚守是真真实实看到的,对不对得起读者,读者自会有评价,但对于它而言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编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读者负责。在市场化席卷各个行业的今天还能坚持不靠软性东西来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因此被采访的编辑老师尽管有许多在我这个毛头小子看来值得“夸耀”的事迹,却依旧温文尔雅甚至有点慢热,这些丝毫掩盖不住文字赋予她的纯洁,当然还有因着工作性质所必须拥有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说“必须拥有”其实也有值得商榷的余地,在这个标题党、网红一周的流量就顶老编辑一月工资的时代,还有什么是可以说是“必须拥有”的,是“伦理”还是“道德”?说这些的时候那些不伦不类早已收工回家吃鸡了,哪里会为了一篇稿子、一张图片纠结。即便有,也是极少数的了。

话题再回到我和你。也是在今天在猛然意识到,那些为你点了一下关注的人,多少算是对你有那么一点期待吧!就像读者每月期待着杂志一样。编辑对他们负责,才算对得起读者和自己。没能对得起,有些人的离开便是必然的,这本是规律,奈何曾经我把它就做矫情。

想通了这一点,有些事情便稍微变得通透起来。只不过,何德何能仍旧是有必要思考的;无需思考的是——写,这件事看来并不是那么一文不值,是对您决定点下那个关注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想起许久前在在广播上听到的一句话:很感谢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感谢是确实,不遗憾也是确实,我们不都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自己么?那就没什么对错。

我会努力的,您也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